[劉洪看美國]2008美年度熱門詞匯暗藏機鋒
    2008-12-16    本報記者:劉洪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2008年的美國年度熱門詞匯是什么?不用問,肯定和金融危機或大選有關(guān)。剛出爐的韋氏大詞典評選,就將這一殊榮給了Bailout(救助)。原因?韋氏大詞典的解釋是,在線查詢這個詞意義的人太多了。
  也難怪。金融危機愈演愈烈,Bailout也滿天飛,硬是將這個頗為冷門的詞匯炒到家喻戶曉。到今年10月,Bailout更是達(dá)到高潮:布什政府痛下決心,出臺7000億美元金融救助措施,這可是大蕭條以來最大救市計劃。
  當(dāng)時布什的說法是,非此計劃無以拯救美國經(jīng)濟,出臺過程還一波三折,最初投票時被眾議院否決了,導(dǎo)致美國股市近乎崩潰。最后,引得歐洲、日本、中國紛紛關(guān)注,在各方強大壓力下,眾議院最后改弦更張放行了這7000億美元。
  但即使通過了又怎么樣?股市繼續(xù)暴跌,金融危機依舊蔓延。金融業(yè)崩潰后,汽車業(yè)又陷入生存危機。通用汽車、福特、克萊斯勒這三大汽車巨頭又鬧上國會山,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希望政府拉它們一把,不然,整個美國經(jīng)濟會陷入“大蕭條”。于是新的Bailout又需要出臺。
  中文將Bailout翻譯成“救助”,似乎很簡單;一些媒體更直接翻譯成“救市”,意譯成分更多。到底Bailout是什么意思?韋氏大詞典的在線解釋也很言簡意賅,為“幫助擺脫金融困境”。
  但在當(dāng)前金融危機特定環(huán)境下,作為一名經(jīng)濟記者,筆者似乎還可感受到Bailout的特殊含義,那就是略顯貶義的無原則的救助。許多美國朋友一提到Bailout,就一臉的不屑,因為在他們看來,所謂Bailout,其實就是浪費納稅人的錢,為金融大亨們買單。
  韋氏大詞典總裁兼發(fā)行人約翰·莫爾斯就說,許多美國人其實都對Bailout這個詞有大概的了解,畢竟這不是一個特別復(fù)雜的詞匯,但人們還是紛紛來查詞典,就是“希望能對這個詞的引申義、隱含義或譏諷義有更好的了解”。
  無奈、嘲諷、抗拒,就包含在Bailout這個熱門詞匯中。美國一直自詡為一個自由市場經(jīng)濟體,而自由市場經(jīng)濟體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讓市場發(fā)揮作用,優(yōu)勝劣汰。當(dāng)年日本經(jīng)濟衰退,美國還一再“勸告”日本勿要拯救銀行業(yè),但輪到華爾街時,美國政府卻是大手筆救助,而且,在華爾街之后,還接著拯救“汽車城”底特律……
  于是,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除了Bailout拔得頭籌外,韋氏大詞典將第三熱門詞匯給了Socialism(社會主義)?梢哉f,美國的接連不斷的Bailout恰恰就帶有國家干預(yù)的社會主義色彩。
  Bailout里面是非多,也正是反映了公眾的不滿情緒。在今年10月為讓7000億美元方案在國會過關(guān),美國總統(tǒng)布什就再三“咬文嚼字”說,7000億美元不是Bailout方案,而是Rescue方案。如果簡單翻譯,Bailout和Rescue都是救助的意思,但說Rescue可以,Bailout則敏感,也可見Bailout的含義,要比“救助”復(fù)雜了許多。
  2008年無疑是歷史性的一年,按照美國權(quán)威機構(gòu)的認(rèn)定,這一年美國經(jīng)濟已完全處于衰退之中。自然,有關(guān)經(jīng)濟的熱門詞匯也特別多,除了這個力拔頭籌的Bailout和Socialism外,韋氏評選的今年十大熱門詞匯中,Trepidation(惶恐)排第六,Precipice(災(zāi)難邊緣)排第七,Turmoil(動蕩)排第十。這三個詞都很好理解,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惡化,美國方方面面都被殃及,股市暴跌、失業(yè)增加、一些人的房產(chǎn)被收回,美國人心頭的恐懼自然難以避免。
  對于他們個人的恐懼,美國政府除了口頭安慰外,卻少有實質(zhì)動作。也難怪,落難之人千千萬萬,政府也救不過來。但讓這些落難之人憤怒的是,大金融機構(gòu)、大汽車廠,卻似乎可高枕無憂,因為政府會拿巨資來救助,同時一些高管依然薪酬豐厚。這難道不就是美國現(xiàn)代版的“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本報記者劉洪12月15日發(fā)自華盛頓)
  相關(guān)稿件
· [劉洪看美國]學(xué)過中文的美國候任財政部長 2008-12-09
· [劉洪看美國]超常打折使"黑色星期五"魅力不減 2008-12-02
· [劉洪看美國]美國汽車業(yè):下一個雷曼兄弟? 2008-11-25
· [劉洪看美國]中國發(fā)展對世界經(jīng)濟不可或缺 2008-10-28
· [劉洪看美國]華爾街,“鍍金時代”終結(jié)了 200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