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份以來,山西市場上豬肉價格逐步攀升,到7月底8月初達到每市斤14元左右。記者近日在山西生豬養(yǎng)殖大縣太谷縣以及太原部分批發(fā)、零售市場上調查發(fā)現,在這輪豬肉漲價過程中,養(yǎng)殖戶每斤生豬的收益在一元錢左右,屠宰戶和批發(fā)商每斤豬肉純收益為一毛多錢甚至虧損,零售商每斤豬肉純收益為一元到兩元錢不等。
|
本報資料圖片 | 養(yǎng)殖戶:掙錢雖不少,風險卻巨大
太谷縣是山西省傳統生豬養(yǎng)殖大縣,截至2006年年底,全縣生豬存欄20.34萬頭,出欄22.55萬頭,生豬養(yǎng)殖規(guī)模位居山西各縣市區(qū)第二。太原市場上1/3左右的豬肉為這個縣供應。記者日前在該縣采訪時,部分生豬養(yǎng)殖戶反映,雖然在此輪豬肉價格上漲中獲利不少,但同時也承擔著巨大的養(yǎng)殖風險。 太谷縣侯城鄉(xiāng)申奉村的張丁龍有著十多年生豬養(yǎng)殖歷史,現在生豬存欄400多頭。他說,今年這個縣生豬收購價最高時達到8.3元每斤,目前根據生豬品質不同,收購價仍在每斤6.8元到7.2元不等的較高價位。 張丁龍告訴記者,一頭出欄生豬的養(yǎng)殖成本主要包括:仔豬350元左右、飼料費800元左右、防疫和治療及消毒費20元左右;若再加上每年4.5萬元的人工費和4000元的土地承包費,一頭豬的養(yǎng)殖成本在1250元左右。在這些成本中,仔豬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一倍多,飼料價格上漲了10%左右,人工費、防疫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張丁龍說:“以每頭豬240斤出欄、每斤7.2元的價格算,一頭生豬能掙到接近500元。但由于仔豬全部在外面購買,每批仔豬的死亡率都在20%左右。若去掉這筆死亡成本,實際上我每養(yǎng)一頭生豬只能掙到200多元,也就是每斤生豬的收益為一塊多錢。” 目前養(yǎng)殖600多頭生豬、80頭母豬的北洸鄉(xiāng)北洸村養(yǎng)殖戶吳吉智也說:“盡管今年以來生豬收購價格逐步攀高,但每斤生豬的飼養(yǎng)成本也增加了一塊多錢,我雖然不用支付仔豬錢,但若剔除母豬的養(yǎng)殖成本,我養(yǎng)殖生豬的純收益也僅為每斤一塊多錢! 張丁龍、吳吉智等生豬養(yǎng)殖戶說,雖然今年生豬養(yǎng)殖的收益較往年提高不少,但養(yǎng)殖戶們仍承擔著巨大風險,包括市場價格頻繁波動、疫病困擾等。吳吉智說:“近幾年生豬市場價格波動太過頻繁,養(yǎng)殖戶根本把握不了。去年上半年生豬價格低落時,我每頭豬凈賠200多元,最終虧損20多萬元,現在想起來還后怕!
屠宰戶和批發(fā)商:為保市場賠本生意也得做
在生豬生產銷售過程中,散布于各地的生豬屠宰戶和二級批發(fā)商(俗稱“二道販子”)構成了中間環(huán)節(jié)。記者調查中了解到,在豬肉價格上漲時,這些中間商經營豬肉每斤獲利一毛錢左右。市場價格最高時,為了維系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保住市場份額,他們甚至賠本經營。 記者在太谷縣采訪時了解到,屠宰戶是當地生豬收購和初級批發(fā)的主力軍,他們從養(yǎng)殖戶手中收購生豬,然后到太谷縣屠宰廠屠宰,經檢驗檢疫后往太原五龍口附近的幾個批發(fā)市場批發(fā)或就地零售。 屠宰戶呂三小、李紅民介紹說,他們現在從老百姓手里收生豬,每斤價格為7.1元左右,若以每頭生豬200斤、收購價格每斤七元錢計算,一頭生豬的收購成本是1400元。屠宰過程中,每頭豬還得交納屠宰加工費和動檢費14元。屠宰后批發(fā)到太原五龍口附近的批發(fā)市場,批發(fā)價格隨行就市,在7.5元到9元不等,一般在8.5元左右。平均每斤生豬能出七兩多凈肉,即每200斤生豬只能出150斤左右的豬肉,如果以每斤8.5元的價格批發(fā)出去,每頭豬的批發(fā)價是1275元!耙簿褪钦f,每批發(fā)一頭豬我們都得賠錢! 李紅民說:“平常我們依靠薄利多銷,每頭豬勉強能夠維持10塊錢左右的利潤。但豬肉價格上漲后,市場消費減少,我們收購生豬也少了。行情好的時候,每天能收100來頭生豬,現在一天只能收個三、五頭。豬殺得多賠得多,殺得少賠得也少,不殺不賠,殺了就賠。但就算賠錢我們還得干,因為誰也不想把市場丟了。” 豬肉價格上漲之后,一些介于屠宰戶和零售商之間的二級批發(fā)商也反映,他們從中并沒有超額獲利。太原市五龍口附近的萬吉海鮮市場是這個市規(guī)模較大的豬肉集散地之一。市場內的批發(fā)商李雙、陳少華等人說,近期他們從太原市肉聯廠、太谷縣等地批發(fā)豬肉,每斤價格在8.3元到9.2元不等,轉批發(fā)給零售商的價格在每斤8.7元到9.5元不等。如果再去掉骨頭、槽頭等雜碎,每批發(fā)一斤豬肉純利只有一毛多錢。 李雙說:“實際上,近一年多來,我們一直維持的純利都是一毛多錢。在今年7月底8月初太原豬肉價格最高的時候,肉賣不動,我們甚至不掙錢乃至賠錢,市場里有些賠了錢的批發(fā)戶還因此歇了業(yè)!
零售商:利潤可觀,整體收益減少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超市、零售攤點等零售商是生豬生產銷售鏈條的終端,在豬肉市場價格頻繁波動過程中,他們始終能夠保持一定利潤。在這輪豬肉價格上漲過程中,零售商每斤豬肉的純利潤仍維持在一元到兩元之間,但由于市場消費能力下降,他們的整體收益也隨之減少。 零售商批發(fā)豬肉的渠道之一是批發(fā)市場。記者日前在太原市萬吉海鮮市場了解到,零售商在這里批發(fā)的豬肉一般為剔除骨頭等雜碎的凈肉。陳少華說:“零售攤主在我這批發(fā)豬肉,每斤價格為8.9元左右。他們回去賣給老百姓,每斤價格為11塊錢左右,純利潤咋也有個兩塊錢。” 零售商批發(fā)豬肉的另一個渠道是肉聯廠等豬肉生產廠家,批發(fā)的是包括骨頭等雜碎在內的整豬。太原市東崗路百姓生活家園菜市場內的肉販李海斌說:“我從太原肉聯廠批肉,價格是每斤9.2元左右,若剔除骨頭等雜碎,每斤肉的成本在10.2元左右。賣出去的價格是五花肉每斤11元,精瘦肉每斤13元。算下來,每斤豬肉的純利潤只有一塊錢左右! 記者調研了解到,由于豬肉價格偏高,老百姓購買能力下降,豬肉零售商的整體收益有所減少。李海斌說:“現在老百姓買菜的多,買肉的少。就算買肉也是挑肥揀瘦、斤斤計較。豬肉價錢低的時候,我一天能賣500斤肉,掙個三五百塊錢沒問題。現在一天只能賣200斤,掙的錢少多了。只不過我們沒有什么風險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