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1-06 本報記者 蘇曉洲 謝櫻 來源: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 |
|
|
本報長沙訊
如何治理讓老百姓怨聲載道的堵車,很多地方一門心思靠搞“大拆大建”多修路、修寬路。在機動車保有量已經(jīng)突破70萬臺的長沙市,這兩年通過實施有技術含量的交通疏導工程,用4億元投資,就讓市區(qū)道路通行能力連年提升了15%以上。
31日上午,長沙市舉行了一場不僅邀請市民參與,還通過網(wǎng)絡和電視向社會直播的市政府常務會議。長沙市城市管理局局長袁志恒在會上介紹的長沙城市交通疏導工程,成為與會者、網(wǎng)民和電視觀眾關注的焦點。
城市基礎設施“底子”比較薄的長沙市,近些年機動車輛每年遞增約18%。雖然城市新路、新橋和隧道等工程不斷上馬和竣工,但中心城區(qū)和出城主干道交通擁堵的狀況,近些年矛盾還是越來越突出,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xiàn)了路雖然越修越寬,但這條路乃至周邊地區(qū),堵車卻越來越嚴重的尷尬情況。
袁志恒說,在此背景下,長沙市從2008年開始,不僅狠抓路網(wǎng)建設,還啟動了一項在國內(nèi)尚屬新生事物的交通疏導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長沙市委托同濟大學采用現(xiàn)場數(shù)據(jù)采集、計算機模擬和優(yōu)化設計等手段制定“疏堵”方案指導工程實施,主要致力于疏通堵車“節(jié)點”、打通路網(wǎng)“微循環(huán)”、清除主干道堵車“病灶”、變革交通管理措施等,既涉及“硬件”,也包含“軟件”。去年至今,長沙市為此花費了4億元,投入約相當于新修一條城市道路。
據(jù)記者了解,在長沙市實施交通疏導工程之初,很多人對這項嘗試能收到多大實效心存疑慮。但這兩年來,即使是普通市民,也對這個既不“大拆”也不“大建”的工程帶來的好處感同身受。
記者看到,長沙市將一些城市主干道的車道,從原來3.75至4米寬,壓縮到3米至3.25米,車道雖然窄了,但車道數(shù)量卻增加了,行車頓時快了不少。在長沙一些前些年建的“形象路”上,原本寬達十多米的道路中心綠化帶,也被因地制宜適當“修窄”,人行、車行立即變得通暢。原本認為“左側左轉,中間直行,右側右轉”是“天經(jīng)地義”,但長沙在一些路段打破常規(guī)在道路中間設右轉彎車道后,很多經(jīng)常出現(xiàn)交通混亂的地點逐步變得井然有序。在一些長期堵車的路段,增加排隊車道數(shù)、導流島、隔離護欄,重新設計交叉口放行順序和時間等措施,也讓堵車問題也大為改觀。此外,“信控平面交叉處理”、“斜進斜出加導流標線”、“輔道右轉”等科技手段,也讓長沙解放路口等路段,不再讓市民在高峰時段望而生畏。
對長沙市少花錢辦大事的交通疏導工程,學界和業(yè)界也給予了關注和積極的評價。湖南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研究所對項目的效果評估認為,2008年和2009年至今,疏導工程使長沙的道路通行能力,分別提高了20%和15%。專家認為,雖然在機動車輛每年遞增約18%的情況下,長沙目前和今后都將面對很大的交通壓力,但科學決策、節(jié)約為本、精細化管理的道路疏導工程,在長沙“治堵”中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者從長沙市城管局了解到,未來,長沙道路疏導工程還將進一步“升級”。規(guī)劃中的舉措包括全市城區(qū)行車誘導系統(tǒng)、核心城區(qū)如五一廣場附近單雙號限行、系列化的“公交行人優(yōu)先”措施、設立城區(qū)和外圍貨車分流點等。加強對行人和駕駛員素質(zhì)教育等,也提上了議事日程。未來的長沙城市道路管理體系,將更加趨于人性化和智能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