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科技之光引領未來城市
    2010-04-30    作者:記者 李云路/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圖片由新華社發(fā)

    5月1日,世界博覽會歷史上首次以“城市”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即將登場。來自世界各地的7000萬人次參觀者將游覽多元視角下的“未來之城”,親身體驗240多個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闡釋。
  從氣候災害到金融危機、從貧富差距到交通擁堵,雖然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斷經受來自大自然和人類自身的考驗,但并不能阻擋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覓。
  “人們?yōu)榱嘶钪奂匠鞘,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居于城市”?0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解釋了人類創(chuàng)造城市的本意。而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由古老東方國度的現(xiàn)代都市舉辦的這一屆世博會將再次提醒人們:城市到了回歸本意的時候。
  逐本溯源,“城”即人口聚集地,“市”即商品交換的場所,城市是工商業(yè)發(fā)展的產物,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發(fā)展在積聚人口、提高效率、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但城鄉(xiāng)差距擴大、資源透支、環(huán)境污染、交通堵塞、公共設施及住宅缺乏、人際關系冷漠等“城市病”也一直如影隨形。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生活在城鄉(xiāng)兩端的人們越來越有“圍城”的心態(tài)。如何協(xié)調好城市與鄉(xiāng)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人與自然的關系,正在成為世界各國城市化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上海世博會力圖通過對現(xiàn)實城市的反思,對未來城市的暢想,討論什么樣的城市才能讓生活更美好,什么樣的城市發(fā)展模式才能讓地球家園更美好?
  從日本館會呼吸的“紫蠶”,到印尼館用竹子蓋起的房子,從法國館的“感性制度”聚焦環(huán)境帶,到德國館的“漢堡之家”關注節(jié)能……多元、和諧、可持續(xù)已然成為各國發(fā)展城市之路的著力點。
  從花園城市、零碳生活、智能體驗,到快樂交通、機器人保姆、無障礙溝通,世博會50個“最佳城市實踐區(qū)”展現(xiàn)了未來城市生活的六大趨勢。
  人們對“未來之城”的夢想與追求在這里匯聚。我們將看到,信息通信館給自己穿上科技含量極高的“蜂窩外衣”,這個無差別建筑的形體理念,對應的是未來都市生活信息溝通的無始無終;我們將看到,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麥加“帳篷城”米納,是如何利用新型帳篷材料和人工蓄水池解決基礎設施薄弱和人流密集的問題;我們還可以想象,能否如美國芝加哥一般把花園建在屋頂上,或者在香港過上“一卡通”的智能生活。
  事實上,伴隨城市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日益顯現(xiàn)的矛盾,人類對未來城市理想模式的探求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了。1820年,英國學者歐文提出“花園城”概念;1898年,英國社會學家霍華德在《明日的田園城市》一書中論述了“田園城市”的方案;1922年,英國建筑師恩溫提出“衛(wèi)星城”理論,建議用綠帶將大城市圈住,疏散一部分人口到綠帶之外的綠地中。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世界環(huán)境意識的覺醒,一些學者提出“生態(tài)城市”的設想。
  科技創(chuàng)新一直是世博會的永恒主題,上海世博會上對“未來之城”的暢想和實踐,目前看起來很多也是“異想天開”,但正如聯(lián)合國前任副秘書長斯特朗所說:“世博會上總會展示未來的道路和新的技術、新的理念,F(xiàn)在人類社會生存正處于緊要關頭,這一刻非常重要!
  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在1996年提出了建設理想城市的幾個可行措施:搞好城市綠化,增加城市綠地;有意識將農牧業(yè)組合到城市環(huán)境中以改變城市形態(tài);以規(guī)劃手段促進城市社區(qū)的結構優(yōu)化和組織的改革等。
  60年前,中國只有86個城市,如今已達到660個,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從上世紀80年代的19%躍升至2010年的47%。兩周前,聯(lián)合國發(fā)布報告稱,目前全球超過50萬人口的城市中有1/4在中國。專家表示,中國已經進入第二輪城市化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城市必須調整傳統(tǒng)增長模式,重獲新生。上海,無疑將成為“未來之城”的踐行者。
  “借助世博會的契機”——如今,這句話在上海經常被提起。過去的幾年,以世博會的名義,這座城市在幾乎每一個角落推進“洗心革面”的歷程!吧虾W兓,我?guī)缀醪徽J識她了!痹谀暇〇|路148號老式里弄里住了70多年的張大爺說。
  的確,一部城市的歷史往往包含了社會史、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建筑史,還有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每一個人的“城市記憶”。如何將它們很好地保留、發(fā)展、創(chuàng)新,這顯然不是一屆世博會就能夠做到的。

    吳志強:保留古老建筑 “銹色”也可餐

    26年前,上海同濟大學領獎臺上,即將碩士畢業(yè)的吳志強獲得了學校舉行的第一屆研究生楓林節(jié)學術作品競賽唯一一個優(yōu)秀獎。領獎臺上,前上海市市長汪道涵親自上臺為他頒獎時說:“你們做設計的年輕人,要關注以后的世博會,以后中國如果能辦世博會了,你們要發(fā)揮作用。”

  相關稿件
· 看世博 上海酒店新攻略(下) 2010-04-27
· 財經下午茶文字實錄-看世博 上海酒店新攻略(下) 2010-04-27
· 借世博平臺展全球化運營能力 2010-04-27
· 中國家電借世博平臺展示全球化運營能力 2010-04-27
· 世博會加速中國家電業(yè)全球崛起 201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