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財智頻道 >> 收藏·拍賣
古琴鑒藏指南:并非越古越好
2010-08-16   作者:  來源:《錢經(jīng)》雜志
 

仲尼式古琴
    古琴是繼昆曲之后,第二個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稱號的中國藝術(shù)。在古琴的流傳過程中,古琴的演奏已經(jīng)從技能變成蘊含文化的標志,古琴也從演奏樂器發(fā)展成一種文化收藏,最后,古琴的收藏也被定義為文人雅士的風雅追求! 
  古琴始創(chuàng)于傳說中的神農(nóng)、伏羲之世,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也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其深邃、空靈、悠遠的音色暗合“中庸”之法,展現(xiàn)了古樸淡雅、平和沖淡的精神境界,自古以來備受文人雅士鐘愛,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音樂方面最突出的代表。
  古琴藝術(shù)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視為東方文化的象征,且于2003年被正式列入世界第二批“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明代思想家李卓吾《琴賦》有云:“琴者,心也”。撫琴一曲,成為士大夫們表達自我的心靈訴求。
  明代《新增格古要論》將“古琴”列為十三類文房清玩之首,自此帝王貴胄、文人雅士無不為擁有一張?zhí)扑卧鞯墓徘俣粩S千金。被謙稱為“枯桐”的古琴以朽木素漆之身,數(shù)百年來即與法書、名畫具有同等價值。
  隨著中國文物市場的復(fù)興,古琴的價值也重獲定位。2003年,王世襄夫婦在1948年收藏的唐“大圣遺音”琴拍出891萬元的高價,從此攪熱古琴收藏。2009年,明代“月露知音”琴與晚唐“太古遺音”琴則以超過2000萬元的高價成交。今年春拍中,古琴專拍已經(jīng)成為一線拍賣公司不可缺少的部分。雖價位猛漲,名琴依然難求,唐宋元明古琴名品的可流通量要大大少于同時代的書畫、陶瓷作品,五年來僅有十余件佳作出世。故其未來的價格走向仍有巨大的想像空間。

  古琴的制作

  唐代之前,彈琴的人一般自己都會制作琴。后來,彈琴的人多了,便有了專業(yè)的制琴人。街市上還有古琴出售,這樣也就出現(xiàn)了制琴的專家。有了制琴專家之后,制琴人都會互相競爭,使自己制的琴質(zhì)量更高,名聲更大。所以,在制琴的材料選擇方面,逐漸講究起來,要用上等的好料。
  傳說伏羲氏制琴十分講究。他認為鳳凰是百鳥之王,不是梧桐樹就不會在樹上棲落,于是認為梧桐是非常優(yōu)良的木材。他制琴的時候,叫人把梧桐砍來,要選擇三丈三尺高的,然后截成三段。這三段的意思表示天、地、人三才。
  選木料時,他先取來一段,敲一敲,如果聲音太清,認為木質(zhì)過輕了,不要;再取另一段,敲一敲,聲音要是太濁了,認為木質(zhì)過重了,又不要;最后,再取來不輕不重的一段,用手指彈一彈,聲音清濁相當,輕重也適宜,便把這木材送進流水中,泡浸72天,然后,取出來陰干,再請高級的匠人制成古琴。
  到了明代,對古琴而言意味著一次突破,地位被再次提升。同時,古琴漸漸變成了為人崇尚的古董和身份的象征。從前被學者、文人自由彈奏的古琴,到了明代被正規(guī)化,固定了越來越多的彈奏古琴的繁瑣規(guī)矩,諸如可與何人彈奏,可為何人彈奏之類。甚至琴譜中還規(guī)定,說明什么時候適于彈琴。1573年的《正文對音捷要真?zhèn)髑僮V》中列出了好幾條,“遇知己、逢可人、對道士、處高堂、升樓閣、在宮觀、坐石上、登山埠……”,而不適合彈琴的也有好多處:“風雷陰雨、日月交蝕、在市塵、對夷狄、對蘇子、對商賈、對娼妓、酒醉后……”

  古琴并非越古越好

  琴之稱為古琴,是一百來年的事兒,以前就叫琴。百來年前,大批西洋樂器傳入中國,為了有所區(qū)分,慢慢地給琴前面加了一個“古”字。琴從那時候起,也逐步從過去文人修身養(yǎng)性的道器,逐步分化為文人琴和藝術(shù)琴即音樂琴,而后者,由于傳統(tǒng)文化的斷裂和衰微、士大夫的消失,一百年來逐漸成為主流,F(xiàn)在占主流的仍然是藝術(shù)琴即音樂琴。
  琴既是樂器,就有聲音要求。古人形容一張好琴,須“九德齊備”,即達到如下九個標準: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這是琴文化的特色:以寫意的、不準確的表述,靠近一種不可量化的精確,同時自然衍生出神秘感。其實,結(jié)合聲學原理、音樂學理論等,“九德”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即九個標準有些是相互矛盾的,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在一張琴上。后世稱“九德”齊備均為寫意式贊美。
  琴由于其特殊的制作過程和材質(zhì)等等原因,每一張琴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人們認為越古越好,甚至產(chǎn)生了許多養(yǎng)琴的方法,以期使新做的琴能達到古舊之琴的效果。古人對這種不講究琴的本身聲音效果,一味地唯古為上的片面認識早就有所批評——相傳明代有斫琴師,選良材、用良工精心制作了一張琴,其聲音非常好,堪稱絕妙。當他把這張琴獻給宮廷,宮里認為這張琴不古而不待見,退給他了。此人隨即將該琴埋于地下數(shù)年,再取出來,琴身上有許多損傷和斑點,他將該琴拿到集市上去賣,遇到了宮廷采買,他介紹說這是一張從墳?zāi)估锿诔鰜淼那按f琴,便獲得宮廷贊賞,賣出了高價。此琴史軼事,是對不懂琴,唯好古的壞風氣的諷刺。

  從民國古琴入門

  目前,古琴收藏大體分為三檔,入門者我們建議先從民國古琴入手:
  高檔琴為唐、宋、元琴和明代皇家宗室制琴。由于留存鳳毛麟角,一旦在市場露面,就受到藏家追捧,價位動輒數(shù)百萬,千萬元高價也時有出現(xiàn);
  明代文人制琴做為中端品種,尚有一定數(shù)量遺存,價位在百萬區(qū)間居多;
  清和民國時期的古琴因品質(zhì)遠遜、數(shù)量較多,價位相對較低。
  對古琴收藏而言,銘文也格外重要,自古良琴必有銘,銘文多刻在琴背、琴腹,內(nèi)容一般為琴名、題銘、制琴時間、印章等。此外,是否是名家藏琴題銘,也為買家所重,一些名流大家的題刻往往令琴價格倍增。

  凡標注來源為“經(jīng)濟參考報”或“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chǎn)品,版權(quán)均屬新華社經(jīng)濟參考報社,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guān)新聞:
· 天價古琴背后的孤獨與知音 2010-08-11
· 收藏趨熱 藏品投資風險不容小覷 2010-08-13
· 老船木具收藏市場升值潛力大 2010-08-12
· 時下二級收藏市場潛伏隱憂 2010-08-12
· 皮影收藏悄悄崛起 2010-08-12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xiàn)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頻道]不夠職業(yè)的基金業(yè)“被娛樂化”·[思想頻道]鈕文新:美國需要的是加息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jīng)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