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是“拆婚法”?
2010-12-22   作者:  來源:世界博覽雜志
 
【字號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征求意見稿)》涉及房產分割、親子關系、生育權和“小三補償”等一系列勁爆的話題,這使我們不禁發(fā)問,用法律解決當下的婚姻問題需要更激進的手段嗎?有網友的戲言:這不是婚姻法,是“拆婚法”。
  2010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征求意見稿)》。該征求意見稿內容涉及房產分割、親子關系、生育權和“小三補償”等一系列勁爆的話題,在公眾輿論中引起軒然大波,褒貶不一。
  部分人士指出,該解釋造成“男人叫好女人抓狂”一邊倒的局面;另有人則認為,它讓財產歸財產、感情歸感情,使二人的結合更為純粹;還人說,它會促使女性更獨立,不再指望從婚姻中謀利;更有不少人對中國的司法界這一解釋極為失望,呼吁有條件的女性盡快移民,去一個法律能保護自己的國家……

  孰是孰非?

  從1950年我國頒布新中國第一部基本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開始,婚姻制度經過了1980年的重新調整和2001年的重大修改,同時,還有最高法院于2001、2003年頒布的司法解釋作為輔助。
  從國家權力配置的角度來講,最高法院今年將《婚姻法解釋三》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是司法機關第一次介入公共政治空間。且不論司法機關以此種方式走向公共政治前臺是否符合中國的憲政構建,單說最高法院的此種高調,如果伴隨著大眾對其解釋條款合理性的強烈質疑,這對于司法權威將是致命一擊。

  “小三”該罰還是該補償

  近年頻發(fā)的“小三爭議”,早已不再從家庭倫理的角度談論是是非非,而是轉化為更實際的經濟利益爭議。
  今年公開的《解釋三》草案第二條規(guī)定,如果男方跟小三約定了財產性補償,小三要求支付的,不予支持;男方已經支付又反悔要求返還的,亦不予支持;但婚姻另一方以侵犯夫妻共同財產權為由起訴主張返還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并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處理。
  該條款將小三補償約定認定為自然債務,法律既不保護也不支持,有人認為,此規(guī)定符合財產法的原理。然而,非議者大有人在。有人認為,小三也付出了青春,有的甚至遭受身體上的傷害,法律應當保護小三的利益,不能讓男人白占便宜;有人認為,該司法解釋條款違反了《婚姻法》的明文規(guī)定,因為法律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同居既然是違法行為,所以對小三而言根本不存在權利二字。
  參考國際判例便會發(fā)現,我國婚姻法對婚姻的保護力度遠遠不夠。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在司法訴訟中非但不認可對第三者的補償,還已經確立了受害配偶能向第三者提出賠償。
  1997年8月5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法院做出了司法史上首次第三者受罰的判例。第三者漢克斯因通奸行為導致艾琳諾婚姻破裂,法院陪審團要求漢克斯向艾琳諾支付高達100萬美元的賠償金。
  根據美國法律,第三人以誘惑、離間與通奸行為導致夫妻感情疏遠,甚至夫妻關系解體,受害的配偶一方有權要求第三人予以賠償損失。一些州的法律還明確規(guī)定,只要通奸行為對婚姻有所損害,就可以判決第三人予以賠償。

  男方沒有生育權?

  此次亮相的《解釋三》草案,對夫妻雙方出現生育糾紛試圖做出規(guī)范。其中第十條規(guī)定,女方沒有經過男方同意去墮胎,男方的賠償請求不會得到法院支持,但是可以提出離婚。這一條款太輕率,很多的男性在氣惱中、沖動下會選擇離婚。
   生育下一代不僅對于夫妻這個核心家庭,而且對于男女雙方的家庭都是一件大事。中國人講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認為,從社會學上講,婚姻的目的就是為了撫育,保證雙系撫育的存在。
  然而,部分激進人士不再把生育看作是一個家庭的事情,而是更多地將其認定為女性的身體權。這種認定,雖然給了女性更大的生育自由,但同時從生育訴求的角度瓦解著家庭。司法解釋三同樣隱含著這樣的邏輯。
  美國最高法院雖然于1973年在羅伊訴韋德案中,將墮胎權認定為女性的隱私權,但是遭到美國社會以及民眾的強烈反對。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最高法院不斷地加強對女性墮胎的限制,更多地考慮丈夫和家庭。這種趨勢,值得我國考慮。

  婚姻付出成浮云?

  如果說之前的兩個問題還只關系到少數家庭,畢竟養(yǎng)小三、搞婚外情還沒有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則牽動著每一對夫婦的心。
  《解釋三》草案對現行婚姻制度最大的突破便是對夫妻共同財產制的動搖。2001年《婚姻法》以夫妻財產共同所有為原則,以個人財產為例外,然而該解釋對家庭財產的劃分正好相反:以財產個人所有為原則,夫妻共有為例外。
  比如,第六條規(guī)定,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在婚后產生的孳息或增值收益,應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但另一方對孳息或增值收益有貢獻的,可以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再比如,第八條規(guī)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視為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應認定該不動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而根據婚姻法,婚后一方父母對子女的贈與,應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
  爭議最激烈的當屬房產分割條款。飆升的房價把人人都變成了房奴,房產也隨之成為家庭最主要的財產。中國社會上的慣例是,由男方支付房款首付,然后兩人結婚,婚后共同還貸。根據《解釋三》草案,這種情況下,如果兩人離婚,房產將認定為男方個人財產,女方只能按照婚后夫妻共同財產還貸的比例,得到補償。
  有學者對此強烈批評,認為這些條款動搖了中國幾千年來已成為習慣法的“同居共財”的家庭制度,會導致家庭結構的解體。
  道理不難理解,從家庭的角度講,通常情況下女性承擔的照料家庭和孩子的責任比男性要多,甚至有的為此失去工作或者升職的機會,這些隱性犧牲都是難以估算但真實存在的;橐龇ú]有從這個角度考慮對女性進行補償。
  另外,單從經濟的角度講,現在勞動力市場上,女性與男性仍然處于不對等地位,薪酬水平低于男性是客觀存在的。法律表面的客觀公正,卻忽視了廣大女性真實的生活境況,冷冰冰的理性計算帶來的只能是實際上的不平等。

  離婚救濟制度欠缺

  家庭財產歸誰所有,離婚如何分割,不是一個純粹的財產法上的問題,而應當考慮到家庭成員面臨的生活現實。
  離婚對當事人就會造成持久的負面影響。有調查顯示,單親女性的年均收入是男性的79%,其中離異女性的年均收入是離異男性的81%。對于離婚后撫養(yǎng)子女的母親來說,即使加上孩子父親給付的子女撫養(yǎng)費,其家庭人均年收入仍僅為雙親家庭的55%。44%的離異女性表示物質生活水平有所下降或明顯下降。享有平等的離婚權并不能掩蓋弱勢一方當事人在離婚后所面臨的困境。
  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法律規(guī)定了對女性的離婚救助制度。在日本,房貸幾乎伴隨購房者一生,如果離婚,女方甚至可以獲得70%的房產,這是對女性一種變相的補償。
  英國早在1973年便確立了離婚救濟制度,該制度的初衷便是維護弱勢主體利益。在實踐中,英國法院一般會裁決將住房轉讓給與子女共同生活的配偶一方,或者要求在子女獨立生活前不得處分該住房。此外,法院還可能因考慮到子女的利益,而作出向妻子定期支付扶養(yǎng)費的命令,直到子女不需要其全職照料時為止。值得注意的是,這筆扶養(yǎng)費不是給子女的,而是對妻子照顧子女的補償。
  香港一直遵循英國的制度,主張在離婚的財產分割上采取的是合理需要原則,也就是說,一般會對經濟依賴者給予財產上的照顧。香港終審法院今年11月12號的判決,對“合理需要”做出修改,加大了對女性的保護力度,即便沒有子女,家庭主婦也可以得到高額補償。
  該離婚案的女主角現年47歲,她1996年與香港丈夫結婚后就不再工作,兩人在2003年離婚,婚內未育有子女。2006年,法院判決女方獲得前夫財產的三分之一。近日香港終審法院推翻了原審判決,裁定她有權獲得前夫一半的財產。
  大法官在終審法院判決書中寫道:“對家庭主婦的補償局限于滿足其‘合理要求’所需的金額,顯然有失公平且具有歧視性!毕愀劢K審法院對此案的裁決使得香港的離婚法律與英格蘭和威爾士趨于一致。2000年英國法庭做出裁定,在英格蘭和威爾士,離婚時女方有權獲得配偶一半的財產。
  德國還存在對主婦婚的保護。德國離婚法一大特色為:現在仍有禁止離婚的條款——如果離婚會給配偶一方帶來極大困難,或者為了夫妻雙方共同的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即使婚姻破裂也不允許離婚。
  在美國,對于弱勢一方來說,更實際的不是賠償,而是離婚后夫妻扶養(yǎng)制度。撫養(yǎng)費到底得給多長時間?根據結婚年限來認定,如果超過十年,就需要支付終身贍養(yǎng)費。
  中國的婚姻法中,離婚沒有針對女性的補償措施,只有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以及子女的贍養(yǎng)費。也就是說,無論誰對誰錯,只要離婚了,就不存在對對方的扶養(yǎng)義務了,哪怕一方沒有任何勞動能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婚姻法新解下如何保財產 2010-12-08
· 中國婚姻現狀考察 2010-08-09
· 婚姻,決定女人的一生 2010-05-28
· 女主外男主內婚姻更幸福? 2010-03-05
· 你不知道的婚姻經濟學 2010-01-1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張健: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責無旁貸·[思想]孫兆東:CPI“破5”緣何加息遲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