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此次賣盤并未說明,但外界猜測邵逸夫出售邵氏持有的電視廣播股權所得的資金,可能會作慈善用途。
2011年2月3日,香港無線電視臺(TVB)新春賀歲,年逾百歲的“六叔”邵逸夫照例被眾多明星擁簇在中心,向眾人派發(fā)利是。
但TVB將不再是他的帝國。
1月26日晚,一則低調(diào)的聲明引發(fā)香港娛樂界和財經(jīng)界“地震”。盛行多年的TVB賣盤傳聞由此塵埃落定。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在官網(wǎng)上發(fā)布公告,稱邵氏兄弟向香港商人陳國強牽頭的投資集團出售了其所有的TVB股份,全部股權轉讓預計將于2011年3月31日或之前完成交易。
這意味著,邵逸夫,這個香港娛樂圈的“活化石”,將正式告別他執(zhí)掌了43年的電視帝國。
TVB電視劇盤踞大眾電視屏幕已久
1月26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宣布,作為公司主要股東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將持有的26%的TVB股權,售予有“殼王”之稱的香港德祥企業(yè)主席陳國強,已故臺塑集團創(chuàng)辦人王永慶之女、臺灣女首富王雪紅以及擅長投資電訊傳媒業(yè)的美資私募基金普羅維登斯資產(chǎn)合作公司組成的投資集團。
根據(jù)這一聲明,持有TVB的6.23%股權的邵氏基金也會將部分股權售予獨立第三者。完成股份轉讓后,邵氏基金、邵逸夫夫人方逸華,以及陳國強為首的財團,將直接或間接持有不多于三成的TVB股權。
此次股權出售后,邵逸夫等無線高層管理人員,將會繼續(xù)留任原職。陳國強、王雪紅及普羅維登斯的行政總裁Jonathan
Nelson,將被推選加入TVB董事局。
新東家均背景雄厚,公開資料顯示,王雪紅是臺灣宏達電子(HTC)及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辦人及公司主席。前者為智能型手機的創(chuàng)新領導者,后者為半導體芯片設計及平臺方案供貨商。王雪紅一直有意進軍傳媒行業(yè),而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憑借其在新科技及新媒體的經(jīng)驗,可助電視廣播發(fā)展新媒體業(yè)務及拓展內(nèi)地市場,助電視廣播進入另一個新時代。
此次收購的主導人物陳國強,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與李嘉誠關系密切。由于擅長收購空殼公司,陳國強在港有“殼王”之稱。
TVB的聲明并未提出交易作價,但外界預計,整項收購TVB的作價約八九十億元,其中包括TVB股份,以及西貢清水灣道的邵氏片場舊址地皮。這標志著邵氏家族統(tǒng)治43年的TVB電視王朝,至此改朝換代。
TVB創(chuàng)立于1967年11月19日,由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創(chuàng)辦,是香港首家商業(yè)無線電視臺。TVB經(jīng)營的免費中文電視頻道翡翠臺,啟播至今一直處于收視領導地位,是香港大眾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TVB電視劇占據(jù)了香港地區(qū)與內(nèi)地的主要電視時段。目前在香港地區(qū),TVB仍然在免費電視市場處于壟斷性霸主地位,并擁有世界最大的廣東話資料庫。
TVB創(chuàng)辦至今有過多項輝煌成就。
1968年,TVB制作了香港第一部電視連續(xù)劇《夢斷情天》,首次利用人造衛(wèi)星轉播奧林匹克運動會和人類首次登陸月球。1971年,TVB制作的《歡樂今宵》成為全港第一個彩色制作節(jié)目。TVB于1973年舉辦首屆香港小姐競選。
TVB最初只有員工約200人。發(fā)展至今,其業(yè)務已遍及各地,并涉足節(jié)目發(fā)行、收費電視、音樂、電影、出版等行業(yè),為全球最大的華語商營傳媒之一,擁有超過4500名全職雇員。這次交易公布后,TVB股價雖然連日走弱,但其市值仍近200億元。
然而歷史已經(jīng)翻過一頁,香港輿論疑慮:43歲的TVB失去了百歲邵逸夫庇護,不知能否延續(xù)輝煌?
香港娛樂“教父”
邵逸夫生于1907年,祖籍寧波,家族世代為商。因排行第六,人稱“六叔”。
邵家有四兄弟,全部投身娛樂圈,長兄邵醉翁成立了中國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業(yè)公司”,邵逸夫亦因興趣濃厚加入。
19歲那年,剛從中學畢業(yè)的邵逸夫應三哥邵仁枚之邀開拓南洋電影市場,從此與電影結緣。到二戰(zhàn)前,邵氏兄弟在東南亞一帶已經(jīng)擁有139家電影院和9家娛樂場,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富豪。
邵逸夫是香港娛樂圈當之無愧的“教父”,他與他的邵氏王國,是香港電影和電視黃金時代的締造者。1958年邵逸夫移師香港,與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逸夫任總裁。這便是后來的邵氏兄弟電影制片廠。
1961年,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邵氏影城正式啟動,就在這座影城中,邵氏兄弟先后拍攝了1000多部電影,開始了對香港影視業(yè)長達幾十年的壟斷。
邵氏電影時期出品的《江山美人》、《貂蟬》、《梁山伯與祝英臺》、《大醉俠》、《獨臂刀》等深受觀眾追捧,“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這句響徹香江兩岸的宣傳語至今讓許多老人記憶猶新。
伴隨著電視行業(yè)的崛起,邵逸夫華麗轉身。1985年,他決定將主力放在電視廣播。他將“邵氏影城”的明星和香港演藝界的精英網(wǎng)羅到門下,TVB制作的電視劇集收視率急劇上升,壓倒其在港的競爭對手亞視,在香港影視界獨占鰲頭至今。
邵逸夫的娛樂帝國版圖也逐漸形成。在這里不僅誕生了《霍元甲》、《射雕英雄傳》、《天降奇緣》、《神雕俠侶》、《創(chuàng)世紀》、《金枝欲孽》、《宮心計》等經(jīng)久不衰的電視劇,也捧紅了一代又一代的港星。
父子不相往來20多年
然而,與眾多香港家族企業(yè)一樣,誰來接手這個龐大的傳媒帝國,不是一件容易決定的事情。作為香港最大的電視臺,TVB的價值更在于其“軟實力”,其影響力不僅波及港澳和內(nèi)地市場,甚至深入整個華語圈。
邵逸夫已年逾百歲,卻一直未能為他一生創(chuàng)立的事業(yè)找到合適接班人。
在香港,大部分家族企業(yè)都看重血脈,選擇由子女繼承,北京律協(xié)婚姻家庭專業(yè)委員會主任郝惠珍告訴《望東方周刊》,在中國的家族企業(yè)傳承制度中,大多實行的是“財產(chǎn)均分”,但這種看似平等的制度實際隱藏了矛盾。“分家削弱了企業(yè)發(fā)展的實力,企業(yè)財富積累的爆發(fā)力會在瞬間夭折,這是中國企業(yè)!徊贿^三代’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邵逸夫顯然不愿意看到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尤其是近年來,隨著TVB步入不惑之年,其諸多“更年期”弊病也漸漸暴露。從電視劇粗制濫造被詬病到內(nèi)部派系斗爭不斷,從藝人頻頻出走到不久前的總經(jīng)理陳志云被調(diào)查,TVB已問題重重。另一方面,隨著競爭對手越來越多,香港有線、Now寬帶都對電視市場產(chǎn)生了分流,TVB的收視和廣告收入也受到影響。
2008年3月,邵逸夫住院,有媒體稱六叔的身體狀況相當糟糕,TVB隨即炸開了鍋,旗下高層“四大天王”陳志云、樂易玲、梁家樹、曾勵珍及各自手里一群藝人的斗爭公開化,諸多藝人有意出走,副主席及董事總經(jīng)理、79歲的“六嬸”方逸華難以服眾。
而對TVB前途的遲遲未決也讓外界擔憂,一旦邵逸夫身體抱恙,TVB有可能發(fā)生諸如龔如心爭產(chǎn)事件的大震蕩。因財產(chǎn)糾紛家族成員間反目成仇的“豪門恩怨”故事會再度上演。
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邵逸夫家族成員間的關系本就頗為微妙。
邵一生有兩位妻子,元配黃美珍大他5歲,生有4名子女。1948年,邵逸夫在新加坡邵氏戲院樓上的夜總會聽歌,遇見“紅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華,于是帶回香港并以“妾室”名義注冊。黃美珍去世10年后,90歲的邵逸夫在拉斯維加斯迎娶62歲的方逸華。但這位“實質(zhì)六嬸”早在1965年始就一步步進入TVB權力核心。40多年間,她成為邵逸夫最重要的事業(yè)伙伴。
邵逸夫與子女關系相當疏離,其與原配生育的子女自小由三哥邵仁枚在新加坡?lián)狃B(yǎng)長大。兩子邵維銘、邵維鐘本在TVB董事局任職,1981年,因方逸華入主邵氏,逐漸取代邵家子弟的地位,原本幫父親打理業(yè)務的二人退出董事局,移居新加坡,父子不相往來20多年。
2007年,邵氏父子三人同時出現(xiàn)在在“邵逸夫獎”頒獎典禮上,是幾十年來父子唯一一起公開亮相。
數(shù)度籌劃賣盤
為防止家族內(nèi)斗,早在上世紀80年代,邵逸夫近80歲高齡時,就開始為TVB尋找買家,市場便不斷傳出TVB將易主的消息。消息人士透露,邵逸夫不但會賣掉無線的股權,其名下房產(chǎn)也會變賣。
數(shù)年前,圍繞邵氏股權展開的一場爭奪戰(zhàn)早已開始!白晕胰胄幸詠,資本市場上就不斷在討論,究竟邵逸夫先生什么時候會退出,TVB又會賣給誰!毕愀圯x立資產(chǎn)管理公司基金經(jīng)理陳煜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2006年7月下旬,邵逸夫忽然住院,消息甫一傳出,外界一片嘩然,紛紛猜測邵氏公司可能將股權易主。邵氏兄弟發(fā)表公告證實,公司大股東邵逸夫在不同時間曾獲得有意人士接洽,商討購買其持有的邵氏兄弟或附屬公司的股權。
此后TVB的易主傳聞更層出不窮。
洽購買家的身份均非泛泛之輩,包括長江實業(yè)主席李嘉誠、新地郭氏兄弟、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新世界發(fā)展主席鄭裕彤、信和置業(yè)主席黃志祥、其士國際主席周亦卿、嘉里建設大股東郭鶴年、“殼王”陳國強、曾慶紅胞弟曾慶淮籌組的財團等,都被爆有意收購TVB,但最后都無疾而終。
2007年,傳出碧桂園主席楊國強擬以私人資金逾130億元全購邵氏兄弟,當時該消息得到香港大地產(chǎn)商恒基兆業(yè)主席李兆基的確認---李兆基甚至向媒體透露,將會借數(shù)十億港元給“老鄉(xiāng)”楊國強,協(xié)助其收購TVB。楊國強原打算以擁有的公司股票作抵押向銀行作貸款,但在金融海嘯之下,這次抵押貸款不得不中止,最后邵氏宣布,大股東出售邵氏股權的商討已經(jīng)終止。
在“賣盤”不成功的情況下,2008年圣誕節(jié)前夕,邵逸夫提出以較市場價高出64%的溢價私有化邵氏,轟動整個股市。市場普遍揣測,私有化將方便日后邵逸夫把業(yè)務分拆出售,為TVB的出售鋪路。到2009年2月27日,邵逸夫的私有化方案獲得通過,結束了邵氏兄弟37年的上市地位,也為TVB的出售打下伏筆。
而此次主導成功收購的陳國強素來擅長收購空殼公司,注入資產(chǎn)并尋覓買家以較高價出售。這并非陳國強和TVB的第一次接洽,早在2005年,陳國強就入股TVB旗下的收費電視銀河衛(wèi)視。
陳煜強認為,對于邵逸夫來說,金錢已經(jīng)不是問題,TVB是他一生的心血,他不可能賣給一個不信任的人。
盡管此次賣盤并未說明,但外界猜測邵逸夫出售邵氏持有的電視廣播股權所得的資金,可能會作慈善用途。
“吝嗇”的慈善家
“一個企業(yè)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鄙垡莘蚴悄壳跋愀圩羁犊钠髽I(yè)慈善家之一。然而他并非從創(chuàng)業(yè)開始就熱衷慈善,早年他甚至被稱為“鐵公雞”。
一個關于邵逸夫吝嗇的笑話曾廣為流傳:1970年,有一家養(yǎng)老院的老人,見邵逸夫每天坐著勞斯萊斯豪華車經(jīng)過養(yǎng)老院門口,于是冒昧地寫了一封信給他,請這位電影大亨隨緣行善。結果,養(yǎng)老院很快收到了邵逸夫寄來的一張支票,上面的數(shù)額是區(qū)區(qū)500元港幣。養(yǎng)老院隨即把這張支票退回給了邵逸夫。這位大亨隨后在香港被很多人嘲笑。
在公司內(nèi)部,邵逸夫也是出了名的吝嗇。TVB奉行“不喂飽”政策。林燕妮說在TVB打工時底薪才800港幣,大批TVB藝人不惜冒名氣喪盡的威脅到內(nèi)地淘金。當年李翰祥出走就是因為公司不肯松口給紅利。而為了少給李小龍一兩千塊片酬,邵逸夫硬把他推向了自立嘉禾影視的鄒文懷,平白無故讓競爭對手走出了一條動作電影康莊大道。
邵逸夫66歲時,好友李迪告訴他,做事業(yè)的人同對手講不得仁慈,但在別的地方可以大講仁慈!吧虾5莫q太人哈同是個吝嗇鬼,可他做慈善尤其是資助落難的猶太人,在西人圈子里頭頗有好名聲!崩畹线@番話令邵逸夫幡然醒悟。從此,邵逸夫加入了慈善捐贈行列。
邵逸夫的第一筆捐贈,是以校董的身份捐獻50萬元港幣給香港的“蘇浙公學”,讓其興建一所藏書3萬多冊的新型圖書館。
1973年邵逸夫設立了邵氏基金會,蘇浙旅港同鄉(xiāng)會會長徐季良首先致詞,并宣布該圖書館將命名為“邵逸夫圖書館”。
此后不久,蘇浙公學又擴建校舍,邵逸夫再次慷慨解囊,捐贈100萬元港幣。為此,蘇浙旅港同鄉(xiāng)會一致推舉邵逸夫為“永遠榮譽會長”。
教育司英籍人簡寧把邵逸夫的事跡上報英國。1977年,英國女王冊封邵逸夫爵士勛銜。邵逸夫成為香港娛樂界獲得這個榮譽的第一人。
伊麗莎白女王為表彰邵逸夫?qū)ι鐣ぷ骱痛壬苹顒幼鞒龅呢暙I,委任他擔任“香港紅十字會”主席。邵逸夫從此在多個慈善機構和公共事務的委員會成為重要角色。
香港富豪的“道德標桿”
邵逸夫?qū)?nèi)地的捐助,更是不遺余力,這同他做生意時的錙銖必較形成極大反差。
他曾說:“我的財富取之于民眾,應用回到民眾”、“大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邵逸夫?qū)?nèi)地的捐款有多少?僅捐助內(nèi)地教育一項,從1986年~2007年的21年間,他便捐贈了34億元,惠及5229個教育項目,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2008年,他獲得民政部授予的“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
邵逸夫?qū)脊乓幌蚋信d趣,1985年,他捐贈1000萬港元給中國保護敦煌莫高窟壁畫工程,為當時的壁畫安上了玻璃屏風。敦煌研究院為感謝邵逸夫這一善舉,特立碑予以紀念。
逸夫樓幾乎成為中國大學的標志性建筑之一。1987年1月開始,邵逸夫的捐款集中向內(nèi)地進軍。這一年他向內(nèi)地捐出第一筆教育款項1億港元,幫助內(nèi)地10所大學興建圖書館或科技館。
邵逸夫的捐贈項目重點在內(nèi)地的師范學校。他說:“培養(yǎng)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快,尤其是培養(yǎng)師資刻不容緩,一個先生可以教50個學生,10個教500個,這樣的作用就大了!
1999年臺灣大地震捐款1億臺幣救災,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億港幣,2009臺灣風災款捐1億臺幣。
為答謝邵逸夫?qū)χ袊逃聵I(yè)所作的巨大貢獻,1989年1月,國務委員兼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專門致函表示謝意。
1990年5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fā)現(xiàn)一顆2899號行星,中國政府特將此星命名為“邵逸夫星”,并由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頒發(fā)命名證書。
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捐資創(chuàng)立的“邵逸夫獎”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類的杰出科學家。邵逸夫獎現(xiàn)設天文學、數(shù)學、生命科學與醫(yī)學三個獎項,該獎每年頒布一次,獎金100萬美元。第一屆頒獎禮于2004年舉行。頒獎原則是不論得獎者的種族、國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獲得突破性成果,且該成果對人類生活有意義深遠的影響為宗旨。由于其設獎宗旨和巨額獎金足以媲美聲名顯赫的諾貝爾獎,因而一設立就被稱為“東方諾貝爾獎”。
因為諸多慈善義舉,進入20世紀90年代,香港媒體不再對邵逸夫的捐贈采取褒損參半的立場,而是改為一致高度評價,稱邵逸夫為香港富豪的“道德標桿”。
TVB易主之后,外界預計,“邵逸夫基金會”將有更為雄厚的資金支持,繼續(xù)在慈善公益事業(yè)上發(fā)揮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