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制品的統(tǒng)稱。皮影藝術(shù),是一門集繪畫、雕刻、文學、音樂、舞臺、表演于一體的綜合性民間藝術(shù),有著很高的
歷史、文化、藝術(shù)價值。皮影戲作為我國出現(xiàn)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的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yōu)美,表演精彩動人,千百年來,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流傳甚
廣,有戲曲“活化石”、電影“鼻祖”之譽。皮影在長期演變中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流派,如東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陳龍
皮影、寧夏皮影、陜西皮影等。隨著皮影藝術(shù)在“文革”時期遭遇劫難以及電影、電視的發(fā)展和排擠,皮影漸漸退出演出舞臺。因此,近年來,國內(nèi)外很多博物館、
收藏家、藝術(shù)工作者和皮影愛好者都以藏有中國皮影為榮,皮影投資前景廣闊。
筆者收藏皮影多年,根據(jù)個人收藏實踐,覺得收藏皮影要從質(zhì)料、工藝、時段、套相等方面著眼、衡量。不是所有的皮影都具有收藏價值,只有這幾個要素兼?zhèn)涞钠び安胖档檬詹亍?BR> 質(zhì)料。制作皮影的材料是獸皮,包括驢皮、牛皮、羊皮、豬皮等。所有皮料中,驢皮最好,因為驢皮透明度好,薄且平整,雕刻起來也不“闖手”,且“站色”、
“站線”性能較好,還防水防腐防蠹,所以各地皮影大都采用驢皮制作,故而皮影又被俗稱為“驢皮影”。牛皮、豬皮、羊皮次之。收藏牛皮皮影,要選那些色彩透
亮、皮質(zhì)厚度適當,潤澤透明,柔而不軟,硬而不脆的皮影制品進行收藏。
工藝。一個皮影人物的制作,通常需要經(jīng)過選皮、漿皮、下料、畫
稿、描樣、鏤刻、敷彩、熨平、罩漆、縫接等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唐山皮影影人造型優(yōu)美,雕鏤精細,玲瓏剔透,融合了剪紙和年畫的藝術(shù)特點,具有鮮明的地
方特色和強烈的裝飾風格;隴東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鏤刻精細流暢,重視圖案的裝飾效果,著色對比強烈,活潑明快;山西皮影嚴謹規(guī)范,藝術(shù)風
格及工藝手段與陜西皮影相似。收藏皮影時,要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皮影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重點收藏。
套相。收藏皮影和收藏連環(huán)畫一樣,也
注重講究品相和套件。一般來講,單件皮影就沒有成套的皮影收藏價值高、升值空間大。皮影的造型吸收了唐宋時期寺廟壁畫的風格,以元代雜劇中的人物進行分類
雕刻。人物制品全套計有:末、旦、凈、外、雜當、駕、孤、細酸、邦老、孛老、卜兒、徠、刺、伴哥、拔禾、伴兒姑、禾旦、行首、樂人、樂探、魂子、魂探等各
大類別。其中“頭楂”(人物臉譜)就多達470余種,“樁子”(頸以下肢體)多達181種樣式。在一幅較齊全的皮影戲箱中,除去人物外,還有刀槍劍戟,戰(zhàn)
馬坐騎,金鑾茅舍,山水庭堂,神妖鬼怪,花草蟲魚、云霧紫霞,煙火烈焰等,囊括古今,包羅萬象,可謂“一箱驢皮著五彩,萬代人事藏九夾”。收藏時,可以根
據(jù)小分類來收藏套件。同時,還要注意皮影的品相,品相上乘者,收藏價值相對要高。
時段。中國皮影始于西漢,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在
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留存下來很多精美的皮影。不過,目前民間和市場上的皮影制品絕大部分是明清以后的。一般來講,時間越久遠的皮影,其收藏價值、升值
空間就越大。筆者近期對各地的皮影市場進行了一番調(diào)查,其結(jié)果可作為收藏者的參考:明清時期的皮影,品相優(yōu)者每張在數(shù)千元以上;20世紀初期的單幅皮影,
陜西華陰地區(qū)千元左右,四川大邑地區(qū)500元以下,冀東地區(qū)千元左右,山西孝義地區(qū)1500元以上,河南靈寶地區(qū)400元上下。另外,出自名家之手的皮影
較為珍貴,名家皮影比同期非名家制作的皮影價格原則上高出一倍左右。
目前,皮影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很多仿品。這些仿品雖然具有一定的藝術(shù)性,但收藏價值不高,作為投資者,當謹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