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中國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開放的、多元化的社會。真正熱衷于藝術的人仍不懼風波地堅持著。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熱情只增不減,各板塊行情也只漲不跌。在當代藝術版圖中,歷經了2006年的起飛、2007年的沖刺、2008年的堅持、2009年的沉淀、2010年的跨越以及2011年的上升。讓我們用簡單的言語回顧當代藝術的這些年。
2006 起飛
美國經濟學家、經濟史學W·羅斯托1960年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一書中,使用了“起飛”一詞來闡述經濟成長階段論。簡單說來,“起飛”是指使經濟正常成長所需要的產業(yè)革命和生產方式的劇烈變革。起飛之后,傳統(tǒng)的經濟狀態(tài)很快即會被突破,一經升空后,就可以順利航行。再次回首2006年,“起飛”一詞同樣適用藝術市場,且不管是哪件天價、哪場拍賣、哪次成交為這場醞釀已久的展翅加了最后一把馬力,總之在2006年之后,“藝術”和“財經”比翼齊飛,直沖云霄。
W·羅斯托的起飛理論還包括一些總被人遺忘隱患,而這些則是其理論的關鍵之處。如何防止早熟消費,如何發(fā)展基礎建設,如何控制人群(泛指消費人群),如何吸收外資,如何啟動國家保障……而這些問題在藝術市場其實同樣亟待解決。不過對于這架已經離港的航班,我們只能期待在其漫長的航程中將隱患自行消化,只能期待未來它有一場精彩而安全的降落。
2007 沖刺
2007年是不可思議的一年,這是08奧運籌辦的最后一年,所有的場館都將如期在年底前完工,它們巨大的形體將成為中國崛起、開放的象征而吸引著世人的眼光。與此同時,年輕的中國當代藝術也以自己飛快的成長速度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人們的注意。遠在大洋彼岸的《紐約時報》注意到,與當代藝術拍賣價格一起飆升的,還有數(shù)以百計的新藝術媒體、畫廊、私人藝術博物館在北京和上海遍地開花。中國的拍賣行也逐漸從對傳統(tǒng)水墨畫的關注轉入當代藝術。西方畫廊正在以最快的速度簽約一些不知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一些剛畢業(yè)的學生影像作品甚至都能開出每幅1萬美元以上的高價,知名畫家的背后更是排滿了著急等待的買家,而古根海姆和蓬皮杜甚至開始打算在中國開設分支。回到2007年的《紐約時報》:人們的注意力被高昂的價格所吸引勢必將帶來藝術家們創(chuàng)造力的下降,他們會一直遵循著自己那些帶來高價作品的路數(shù)一路前行,而忽略開創(chuàng)新領域。
2008 堅持
不平凡與戲劇性是2008年的特點,從春拍的火爆到因受金融危機影響而大幅縮水的秋拍,藝術圈坐了一回經濟和心理的雙重過山車;從中國美術館、到上海美術館再到廣東美術館,三大國立美術館紛紛向當代藝術伸出橄欖枝;從藝術家參與國家公共事件到海外藝術家的回歸,再到上海雙年展、廣東三年展在吸引普通觀眾方面的新舉措,中國當代藝術和當代藝術家比以往更多地進入公眾視野;這一年,數(shù)位中國當代藝術家被納入“2008全世界行情最好”的藝術家名單,同時這些創(chuàng)造市場神話的藝術家紛紛和國際著名畫廊簽約,也引發(fā)了更多關于中國當代藝術家國際化的討論。然而這一年藝術圈最深刻的記憶還是呼嘯而來的金融危機,它著實叫人嘗到了市場的無情,而一些業(yè)內人士在承認日子不好過的同時也認為這是一個肅清藝術圈魚龍混雜現(xiàn)狀的好機會,所以,誰能堅持挺過來,最能看出做藝術的決心和實力。
2009 沉淀
金融危機席卷全球,2009年的中國當代藝術界也因此蒙上了一層陰影。受此影響,國內幾大拍賣公司的當代藝術拍賣份額紛紛降至歷史最低點,個別畫廊也相繼撤離798等藝術中心地帶。但越是這種困難的局面,越能體現(xiàn)出堅守和執(zhí)著的意義,在藝術家、畫廊和拍賣行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的中國藝術界也留下了眾多難忘的瞬間。在畫廊界,重新裝修之后的佩斯北京在冷林的執(zhí)掌下再度開幕,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偏鋒新藝術空間進駐798,將展覽做得有聲有色,獲得了業(yè)內的一致矚目。藝術家方面,張曉剛(微博)個展“史記”作為佩斯北京的開幕展人氣十足,同時也奠定了個人全新的創(chuàng)作方向。此外,祁志龍(微博)、李松松也相繼推出個展,各自代表了中國當代藝術不同的發(fā)展方向,而盧昊也成為第53界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策展人。與此同時,雖然中國當代藝術拍賣飽受重創(chuàng),但是以中國嘉德為首的拍賣公司充分發(fā)揮書畫拍賣優(yōu)勢,使得中國藝術品拍賣止跌反彈,也將中國書畫市場提升至“億元”時代。正如冷林所說,金融危機對中國藝術界更多的只是情緒上的影響,作為新興的藝術市場,中國當代藝術依然暗藏著無盡的活力和新的希望。
2010 跨越
在社會需求與壓力都日益增長的當下,每個人都恨不得變成“多面手”以提高自己的行業(yè)競爭力,這其中有謀生的無奈,當然也有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
出現(xiàn)在2010這一年份的藝術界知名人士周春芽、葉永青、向京和瞿廣慈、王定乾、翁菱、劉益謙與王薇,他們在“藝術家—經紀人—收藏家”這樣一條藝術行業(yè)產業(yè)鏈上各司其職,且成就斐然。不用說,他們早已邁過了為生存勉為其難的階段,可他們都有一個偶然的共同點,就是除了本業(yè),還身兼它職。他們中有的人對駕馭自己的多重身份早已駕輕就熟,有的人還剛剛新手上路尚處在磨合階段。
毫無疑問,激發(fā)不同嘗試的原動力必定是興趣,可誰都知道,興趣一旦變成工作,就不一定那么好玩了,反而成了需要前思后想、謹慎行事的嚴肅事情。
跨越之美,并不僅僅在于邁出那一步時瞬間顯露的豪邁之氣,更在于面對挑戰(zhàn)時依然能持續(xù)發(fā)力的從容之心。這一點,迄今為止,我們的主人公都做到了。
2011 上升
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可謂一波三折,驚喜、創(chuàng)紀錄、文交所、法律法規(guī)可謂是2011年的關鍵詞。這一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春拍喜獲428億元,創(chuàng)歷年新高,且有多家拍賣行創(chuàng)造單季拍賣紀錄,齊白石的巨幅力作《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lián)》更是以4.255億元的價格刷新了近現(xiàn)代書畫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這一年,游資在藝術品市場的穿梭,讓藝術品市場備受大眾矚目,撲朔迷離,各種法律法規(guī)也隨之出臺。簡而言之一句話:努力的人會更加努力,成功的人會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