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黎世火車站步行5分鐘來到蘇黎世國家博物館,前一天還是一張碩大可愛的卡通熊貓海報,掛在蘇黎世國家博物館百年的城堡之上顯得分外穿越。第二天
,已經變成了一張冷靜的古董懷表,寫著“A.L.Breguet”的名字,和德、法、意三國文字“制表藝術如何征服了世界”,襯著古老磚色的背景,時代已經恍惚。
“A.L.Breguet”就是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他1747年出生于瑞士,在巴黎立業(yè)。他一生有著太多關于“腕表第一次”的發(fā)明,包括現(xiàn)在最受推崇的陀飛輪裝置正是來自他的創(chuàng)作,還有改良自動表、發(fā)明自鳴鐘用的鳴鐘彈簧,以及避震裝置等等,他不僅僅是一個鐘表匠,可謂是18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家之一。
正如哈勃斯堡公爵(Von
Habsburg)所言“寶璣似乎發(fā)明了一切”,以后的任何技術與設計似乎都只是他發(fā)明的變招,他的一生中,制表技藝的任何層面都未能逃過他的研究—這也讓他在鐘表的設計、機芯技術、復雜功能的開拓等各個方面都頗有建樹,并將鐘表技術帶向了一番新的境界,建立起了整個高級制表業(yè)都為之膜拜的標準。憑借他的奇思妙想所創(chuàng)造出的新工藝,直至今日仍為各大品牌所廣為流傳。
見證時代與革命的制表大師
本次展覽中的一件明星展品,如今屬于瑞士國家博物館的藏品之一,是由這位發(fā)明家設計、并由波拿巴將軍為埃及戰(zhàn)役而購買的創(chuàng)新旅行座鐘。燙金銅鐘殼,銀質表盤帶大型月相顯示窗。仿鍍金金屬片刻有樹葉紋飾,三個顯示窗分別顯示日期、月份和星期,叉式擒縱機構。
寶璣先生與歐洲皇室名流之間素有淵源。此次展覽了一枚小型的“觸摸”懷表非常吸引眼球,藍色釉彩金表殼,鑲鉆箭頭,
觸摸部位由大圓鉆組成,銀質表盤,紅寶石工字輪式擒縱機構。于1800年賣給約瑟芬波拿巴,來自老海耶克生前的收藏。
還有從瑞士國家博物館借來的一款規(guī)范式表盤的二問懷表,
有著極其精美的機雕金表殼,金質圓蓋,銀質表盤,帶小型環(huán)狀子表盤顯示小時和秒,分針環(huán)繞表圈邊緣,紅寶石工字輪式擒縱機構。于1813年賣給托斯卡納大公夫人,她是拿破侖波拿巴的妹妹伊莉莎波拿巴。
今日古董昔日前衛(wèi)
不少展出的古董,在當時卻是絕對超級前衛(wèi)的設計。比如這款具有兩面風格的簡單“計時”表可以看到機芯結構,金表殼,銀質表身,防塵蓋采用燙金金屬制成,刻有陽歷與法國共和年歷的刻度,圓表盤采用革命時期的十進制小時,天文鐘擒縱機構。于1806
年賣給普拉蘭公爵,現(xiàn)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珍藏。
一款名為“新構造”自鳴鐘
,紫檀木和黃楊木表殼,銀質黃銅表盤,藍鋼寶璣指針,鎖鉆擒縱機構,鐘的頂端有一款寶璣簡單腕表,金表殼,旭日形機雕飾紋銀質表盤,金質寶璣指針,工字輪式擒縱機構。兩者之間可以實現(xiàn)對時,好似一對“母子”,于1834年賣給法國國王路易斯菲利普一世。
金搭載Perpétuelle機芯的三問表是此次展覽中唯一一款不是古董,卻有著極高收藏價值,由寶璣公司于2005至2008年期間制作的瑪麗·安托瓦內特懷表的復制品。金表殼,水晶表盤,金質和鋼質指針,完整萬年歷、等差時間、動力儲存顯示器、金屬溫度計、大型獨立秒針和秒針子表盤,可謂是擁有了所有復雜功能的一款懷表,當時的原版曾耗時44年完成且不設任何制作時間和金錢上的限制。誕生在1827年的瑪麗.安托瓦內特懷表于1983年在一家耶路撒冷的博物館中失竊。四處尋訪而無獲的老海耶克,決定在檔案研究和參照原始草圖的基礎上重塑這塊神奇的時計,而在復刻版即將完工之際,這款歷史上“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懷表真品也在2007年才重現(xiàn)于世間。至今來看,這款古董懷表依然充滿前衛(wèi)的設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