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成收藏民間藝術(shù)品人士新寵
2013-01-17   作者:  來源:亞心網(wǎng)
分享到:
【字號

    又是新春到,曾作為中國傳統(tǒng)民間文化中最常見的迎春習俗的年畫,再一次走進人們的視野。可隨著歲月的流逝,原本是尋常百姓貼在門上或掛在家里的一種吉祥符號的年畫,如今已成為不少熱衷收藏民間藝術(shù)品人士眼中的“寵兒”,其價格也一路攀升。
  “提起年畫,太親切了! 說這話的李之熙是新疆一建的一位退休干部。今年61歲的他對年畫有著濃濃的感情和深深的記憶。
  “1975年以前,我家住在山東省文登市,小時候每到春節(jié),父母就會將家里的墻壁刷白,然后用自家做的漿糊或者圖釘貼上一幅幅色彩鮮艷的年畫,增添喜慶。”貼年畫,也是李之熙和兄弟姐妹們都喜歡搶著干的活兒!耙皇琴N上年畫后就意味著要過年了,將有新衣服穿有好東西吃了。再者,每年的新年畫內(nèi)容也是那時候小孩子聽故事的機會!崩钪踅榻B說,小時候沒有電影電視,報紙刊物貧乏,更沒有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媒體。因此,年畫作為惟一的發(fā)行量最大、覆蓋面最廣的“傳播載體”,以其通俗性反映了幾乎所有民俗文化內(nèi)容。
  李之熙說,當時家家戶戶都喜歡買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這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看上去生動活潑,熱鬧非凡。
  “這主要是民間流傳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親的吉日良辰,人們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間,算是送給鼠新郎的禮物,以祈求來年五谷豐登。有些老奶奶在臨睡前常逗孩子說:‘快把鞋藏好,別讓老鼠偷走當花轎了’,非常有意思!崩钪跽f。
  除此之外,李之熙還記得那年代,還有福祿壽或花卉鳥獸題材的傳統(tǒng)年畫,也有再現(xiàn)三國趙子龍大戰(zhàn)長坂坡、虎牢關(guān)三英戰(zhàn)呂布、明代朱元璋童年民子山放牛玩耍等歷史故事的歷史題材年畫,還有諸如麒麟送子、黃金萬兩等民間傳說的喜慶年畫等等。
  “那個年代的年畫之所以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記憶,主要是那個時期不少年畫的藝術(shù)水平堪稱一流,因為有不少大師級的畫家,如葉淺予、李可染等,不計工本不計報酬,參加年畫的創(chuàng)作,有很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這是那個年代所特有的,如今是再也見不到了!睘跏惺詹丶覅f(xié)會副會長、紙制品收藏大家張吉昌介紹說。
  紙制品收藏家張吉昌告訴記者,傳統(tǒng)年畫都是先由藝術(shù)家們手繪底樣后,再使用“套印”工藝印刷,也就是以“青、品、黃、黑”這四種基礎(chǔ)色的疊加來呈現(xiàn)不同的色彩。這種方法雖然效率很低,但成色卻別具一番風味。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印制年畫采用了現(xiàn)代彩色印刷技術(shù),年畫不復從前。隨著上世紀90年代臺歷、掛歷的出現(xiàn),年畫更是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由于存世稀少,其背后的輝煌如今也很少有人知曉。
  也許李之熙沒有想到,當年家家戶戶曾花幾毛錢甚至幾分錢隨處張貼的年畫,在幾十年后的今天,出現(xiàn)在收藏品市場和拍賣市場,其身價已提升百倍甚至千倍。
  一張上世紀80年代常見題材的年畫要價50元,一張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年畫少于三四百元,店家堅決不賣!艾F(xiàn)在年畫類藏品越來越少,價格漲得也很瘋狂,一些常見的年畫價格比兩三年前翻了四五倍。”愛好紙制品收藏的張群說。
  對此深有同感的還有烏魯木齊集郵收藏品市場商戶王知顯。他告訴記者,自己2004年以單張0.3元接手了4000張庫存積壓年畫,2005年以0.5元/張銷售,到2007年年初就漲到5元/張了。
  “真后悔當初內(nèi)地客戶調(diào)貨時都賣掉了,現(xiàn)在給我50塊錢也不賣,這東西越來越少了,根本不愁賣!蓖踔@說。
  據(jù)了解,目前,在首府收藏品市場上的年畫絕大多數(shù)是上世紀80年代以后的,多是表現(xiàn)福祿壽喜等較喜慶的題材或是一些美女的古裝戲劇照,價格20元-50元/張。
  “文革期間”的年畫題材主要是以樣板戲和工農(nóng)兵為主,其單價在三四百元。民國時期的年畫價格則更高了,品相好一些的單價至少在千元以上,且在市場上蹤跡難尋。
  業(yè)內(nèi)人士介紹說,近兩年,一些老年畫,如清朝時期的年畫在京、滬拍賣場上開始出現(xiàn),每張價位從3000-1萬元不等。這還是一些名頭不太大的畫家的作品,像明代陳老蓮等大畫家的作品尚未露過面。
  在拍賣記錄中,像金梅生、李慕白等老前輩的作品,每張對開的都在3萬元左右;成冊的木版年畫,折合成每張計算,最高價值可達5000元。
  對于近年來年畫漲幅較大的現(xiàn)象,張吉昌認為,主要是目前年畫的存世量逐年減少、而介入收藏的人卻逐年增多造成的。
  他介紹說,從明代起,隨著木刻版畫的出現(xiàn),年畫正式成為一種藝術(shù)形式。由于年畫是貼在墻上的藝術(shù)品,每年都要更新,所以遺留下來的很少,特別是品相好的更少。而且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改變,從上世紀80年代末過年張貼年畫的風俗習慣越來越淡化,所以年畫作為一種藏品,其價值也就水漲船高了。

  過年的民俗

  農(nóng)歷過年的風俗,我國很早就有文字記載!澳辍弊郑h在公元前十六至十一世紀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現(xiàn)。字形為很像一個人在收割或頂谷禾回去,所以《說文解字》稱“年”字是“谷熟也,從禾”。商以后到了周,開始用“年”這個字來紀年。
  當田里的五谷收割完畢,則是一年過去開始新的一年了。因此稱春節(jié)叫“過年”。在中國古代年俗中,將一些祝賀過年的東西都冠以“年”字,如見面互相慶賀的話叫“年話”,門上和墻上貼的畫叫“年畫”,吃的糕叫“年糕”,走親訪友的禮儀叫“拜年”等等。
  由國家正式確定過年的具體時間,是在西漢太初元年。漢武帝劉徹詔令太史丞鄧平創(chuàng)制“太初歷”,確定正月為歲首,初一稱“元旦”,后又稱元旦前夜為“除夕”。從此,除夕、元旦過年的風俗活動越來越多。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統(tǒng)治被推翻,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開會議,討論歷法問題。會上達成了“行夏歷,所以順農(nóng)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的共識,決定使用公歷,把公歷1月1日定做“新年”,把農(nóng)歷正月初一稱做“春節(jié)”,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廣。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歷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把農(nóng)歷正月初一定名為“春節(jié)”,并規(guī)定春節(jié)放假三天,讓人們熱烈地慶祝農(nóng)歷新年。

  凡標注來源為“經(jīng)濟參考報”或“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chǎn)品,版權(quán)均屬經(jīng)濟參考報社,未經(jīng)經(jīng)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quán),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guān)新聞:
· 拍賣公司挖掘中青年畫家"潛力股" 2012-04-17
· 木版年畫:值得收藏的特殊年畫 2012-02-09
· 年畫收藏門檻低 市場正升溫 2012-01-18
· 春節(jié)的臨近 年畫收藏恰當其時 2012-01-13
· 郵市入寒冬 年畫小版成投資心熱 2011-11-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guān)于我們 | 版權(quán)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jīng)濟參考報社版權(quán)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nèi)容未經(jīng)經(jīng)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