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guī)范理財產品銷售成今年金融“3•15”重點
2013-02-19   作者:  來源:證券日報
分享到:
【字號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日漸發(fā)達,消費者的日常金融消費開始變得越來越常見,同時金融維權也越發(fā)不能被忽視。一年一度的“3·15”又要臨近。如果要給金融領域“3·15”定一個主題的話,那么去年的主題一定是整治亂收費。當然,光有主題還不夠,一場成功的公益活動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推動。
  去年對于銀行亂收費的整治,產生的背景是銀行利潤連續(xù)數年的高增長,社會輿論對此廣為詬病。而根源在于銀行以壟斷的姿態(tài)在收費行為上存在較多不合理之處。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yè)消費者,都對銀行的一些收費項目頗有微詞。正是在這樣的民意基礎上,監(jiān)管部門從去年初便出臺一系列文件整治銀行亂收費行為,“七不準”、“四公開”等措施很好的制約了這類不規(guī)范行為。從2012年上市銀行三季報來看,手續(xù)費收入增速大幅減少,個別銀行甚至出現負增長。在官方發(fā)起、消費者參與、媒體輿論推動之下,去年對于銀行亂收費的整治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金融領域的維權總是和創(chuàng)新相伴相生的。繼去年打了一場勝仗之后,今年金融維權重點將可能轉向理財產品領域。從背景來看,理財已經成為國內消費者最大的金融消費訴求,相應的理財產品在過去兩年出現了爆發(fā)增長的態(tài)勢。不光是銀行理財產品去年發(fā)行量達到了24萬億元的規(guī)模,其他金融機構如基金、券商、保險、信托等也都在大力開展資管類的理財業(yè)務。一時間,理財產品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而在繁華之下,問題也是多多。
  從去年底開始,陸續(xù)曝出多起理財產品銷售風波,尤其是銀行“踩雷”最多。這是因為銀行依靠廣泛的網點優(yōu)勢,成為各類理財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魚龍混雜之下,如若對銷售過程管理不嚴,就會滋生出各種亂象。這其中問題較多的是魚目混珠,即將各類PE產品偽裝為銀行理財產品進行銷售。一旦產品無法到期兌付,各方便陷入一場糾纏不清的羅生門。另外,銀行在銷售過程中也容易出現一些誤導,給消費者推薦一些不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對于大多數消費者,并不能完全理解結構化理財產品的設計。當標的物價值出現波動,消費者甚至連理財本金都無法收回,這種情況下維權糾紛在所難免。此外,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還不能理解銀行理財產品與存款的區(qū)別,想當然的以為所有銀行理財產品都會保本。
  正是基于此背景,監(jiān)管部門在今年初就下發(fā)文件要求各銀行嚴格排查各類代銷產品。今年的全國銀行業(yè)監(jiān)管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要嚴控表外業(yè)務關聯(lián)風險,“要嚴格監(jiān)管理財產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嚴禁未經授權銷售產品,嚴禁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產品,嚴禁誤導消費者購買,實行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分賬經營、分類管理!
  年年歲歲花相似,今年的“3·15”到來之前,又是在廣泛的民意推動下,由監(jiān)管層發(fā)起制訂了規(guī)范文件,而接下來媒體的監(jiān)督將接過維權接力棒。規(guī)范理財產品的銷售,一方面需要發(fā)行和銷售機構加強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3·15”活動,普及金融常識、加強投資者教育。在理財市場,無論買賣雙方,都應當成熟理性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共同營造一個有序健康的環(huán)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在售銀行理財產品[2013-02-08] 2013-02-08
· 多家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逼近5% 2013-02-05
· 銀行理財產品潛規(guī)則:高額投資管理費“隱身” 2013-02-05
· 國海證券陷超日債危局 三理財產品估值下調 2013-02-01
· 在售銀行理財產品[2013-02-01] 2013-02-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