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拋磚弄瓦、鬼哭狼嚎的聲音,吵得李世民難以入睡。秦瓊聞之上奏曰:臣一生殺人無數(shù),還怕那些怪物不成?愿與尉遲敬德披掛戎裝,伺候在太宗左右。
當夜果然平靜無事,李世民很高興,但又不能讓兩位將軍長期徹夜不眠。于是,他讓畫工將二人畫像懸掛于左右宮門之上。這一做法很快流傳到民間,秦瓊、尉遲敬德便永久成為年畫上的門神。
在邵陽,我站在高臘梅年畫作坊外,望著門上兩位穿越千年的人物畫像,一時有些穿越之感!盀╊^年畫”,這項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磨礪的民間藝術,在現(xiàn)代工業(yè)的沖擊下顯得不堪一擊。
盛行一時
80多歲的高婆婆費力的從沙發(fā)上站起來招呼我,她有腰疾。有一年,隆回縣組織退休老干部來參觀年畫作坊,幾十號人一擁而上了閣樓,還沒到兩分鐘的時間,樓就塌了,8人受重傷,高臘梅也傷了腰。
在高臘梅貼滿年畫的墻上掛著一張醒目的黑白照片,那應該是鐘海仙,高臘梅的丈夫,在世的時候曾經(jīng)是灘頭鎮(zhèn)年畫印刷技術最高的人。
“這幾年已經(jīng)都沒怎么做年畫了。”高婆婆有著濃重的湘音。我想這幾年,可能是指的鐘海仙去世后的這段時間吧。如果往前推三十年,正是高臘梅作坊日漸興隆的時候。
上世紀80年代,應貴州商業(yè)部門的要求,湖南灘頭年畫重新恢復生產(chǎn)。很快灘頭年畫作坊恢復到12家,產(chǎn)銷量達140多萬張。后來,邵陽市還專門成立了“灘頭年畫研究會”。
在隨后的二十年里,鐘海仙和高臘梅獲得了多項榮譽,而鐘海仙本人也在2007年獲得首批“湖南省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稱號,并被批準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灘頭年畫”的代表性傳承人。
高婆婆告訴我,他們那時制作的年畫銷往全國,甚至賣到外國。
但即便如此,鐘海仙依舊沒能留住他所收過的那幾個徒弟。高婆婆告訴我,他們老兩口收過七八個徒弟,但都一一打了退堂鼓。原因并不復雜,制作灘頭年畫工藝復雜,且掙錢少。
傳承之重
一張年畫要經(jīng)過七次印刷、七次手繪,前后總共約二十幾道工序。而成就灘頭年畫經(jīng)典工藝的土紙的制作,也需要純手工完成。這種紙必須要以當?shù)厣街械哪坶褡鳛樵稀╊^也正是因為盛產(chǎn)這種竹子,而被稱為“楠竹之鄉(xiāng)”。
砍竹的季節(jié)為每年的小滿前,砍下的竹子還必須刮去上面的一層青皮,古稱“殺青”。然后通過浸漚、清洗、浸泡、踩坑、抄紙、焙干等多道工序制作完成。整個過程沒有任何現(xiàn)代化的機械操作,故稱之為原生土紙。
但灘頭年畫并不是直接畫在紙上的,而是用印版印在上面的。說起這印版,則又是一段歷史。
從秦瓊和尉遲敬德的故事里就可以看出,灘頭的年畫總是與鬼神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門神、財神等神像類,招財進寶、一品當朝等寓言類,西湖借傘、老鼠娶親等民間故事類。這使灘頭年畫在建國后的一段時期里被視為封建迷信,而很多印版也被作為“四舊”付之一炬。有些印版也從此失傳了。
我在之前拜訪金玉美作坊的時候,曾在那里見到過一塊印版,據(jù)說是從民國的時候就開始用了。只是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時間,被紙包裹的嚴嚴實實。
高臘梅和金玉美是灘頭鎮(zhèn)最后兩家仍在制作年貨的作坊,他們面臨相似的境遇:兩位制作年畫的手藝人鐘海仙和李咸陸均已去世,只留下年事已高的兩位婆婆,還有那些貼在墻上已經(jīng)褪色的年畫。
2003年,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工程項目啟動,灘頭年畫是首批項目之一。但十年過去了,兩家作坊卻在時光之中日漸凋落。
高婆婆說,她的兩個兒子現(xiàn)在還能在節(jié)假日回家的時候,印制一些年畫。但他們平時的工作很忙,很難把更多精力放在這個上面。而把傳承文化的重任落在一戶人家的肩上,對他們而言未免也有些過于沉重。
高臘梅作坊所在的巷子狹窄但安靜,而轉角沒多遠便是熙熙攘攘人來車往的鬧市。這幾步路的距離,仿佛就是兩個世界。問鎮(zhèn)上的人哪里能看到灘頭年畫,他們都會指向高臘梅,好像灘頭年畫只與高臘梅有關。
“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人愿意學這個了!彼恼Z氣平和,絲毫沒有抱怨。也許從鐘海仙去世時,她就預料到,這門手藝遲早是要消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