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中的三種活化石
2014-03-06   作者:馮驥才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在當今中華大地的許多鄉(xiāng)村,每逢農(nóng)歷年時,民間的木版年畫依然是印制和應用著的民間藝術(shù)。人說它很古老,到底多古老?且不說文獻的記載,只說它的技藝就了不得,至少有三種堪稱“活化石”的古藝在里邊。
  壹是雕版印刷。這是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F(xiàn)存最早的雕版印品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咸通年間的《金剛經(jīng)》,不單文字精美,插圖的線條也流暢而純熟,這表明至少一千二百年前中國人就用雕版來印制圖書了,后來的年畫就是從中誕生的。
  一千多年來中國人一直雕版印制圖書,可是到了近代,由西方傳入了便利的石印術(shù),鉛印術(shù),后來是彩色膠印技術(shù),漸漸雕版印刷就被放棄;可是唯有木版年畫至今依然使用著全套傳統(tǒng)的手工雕版印刷的工具與技藝。這也是我們稱中國木版年畫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原因?梢哉f,如果我們現(xiàn)在想看看原汁原味的活態(tài)的四大發(fā)明之一雕版印刷,就到年畫傳人的作坊里看。
  貳是拓印。其實早在中國人發(fā)明雕版印刷之前,還有一種更古老的印刷術(shù)是拓(音踏)印。古代重要的記載刻勒于石。東漢靈帝曾將《論語》、《春秋》、《周易》等七種經(jīng)典的標準文本,刻四十六通石碑上,立在洛陽太學門外;這便致使天天上千人去抄寫,把太學堵得水泄不通。于是就有人發(fā)明用紙和墨拓去印碑文,供給人看,不用再抄。印刷的發(fā)明就是為了滿足文字與圖畫大量復制和廣泛傳播的要求。從我國的印刷史看,拓印先于雕版,待到輕便省力和易于操作的雕版印刷一出現(xiàn),拓印更多去為書法與考古服務,不再有印刷的含意了。
  然而,很少人注意到這種古老的拓印在年畫中還在使用著。比如在我國西南重要的年畫產(chǎn)地四川的綿竹,一直有一種拓印的年畫。這種拓印年畫與一般年畫不同——從刻版到印制與材料都不同。一般年畫的雕版是陽刻,文字是反字;拓印的版是陰刻,文字是正字。一般年畫印制是先在版上刷墨,后印在紙上;拓印年畫的版不刷墨,先敷上紙,噴少量的水,用凈毛刷將紙敷實(俗稱掌紙),然后用拓包蘸墨一點點將畫面拓印出來。年畫通常是五顏六色,拓印只是單色,就像碑帖拓片,多數(shù)為黑。綿竹人稱這種年畫黑貨。這種年畫黑白分明,十分爽目;墨色透亮,線條清朗,刀法考究,古雅迷人,F(xiàn)在綿竹年畫還保留多種古版和老畫樣,如《紫微高照》、《蟬宮折桂》等,應是中國木版年畫中的一支風格別具的奇花異卉;這里的藝人以其獨擅其長的拓印而自豪。
  叄是撲灰。中國木版年畫都用版印,唯有山東高密還使用一種特殊的技藝——撲灰。撲灰源自古代畫工使用的方法。在古代,畫工們代代相傳的最珍貴的東西是粉本。粉本就是單線白描的稿樣,常用于壁畫,也用于別的各類繪畫。歷史上著名的唐代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圖卷》和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都是冠絕古今的用于繪制寺觀壁畫的粉本小樣。
  粉本最初畫在獸皮上,后改用絹或紙。使用粉本的手法多種:有的在粉本的線條上扎許多距離相等的針孔,作畫時在粉本上灑上顏色鮮明的色粉,讓色粉從針孔漏下來,使畫樣清晰地顯現(xiàn)在畫紙上,便可據(jù)稿作畫;也有的在粉本的線條上,用靛藍粉復勾一遍,然后鋪在畫紙上,用手撲一遍,將復勾的色粉留在紙上,再去依樣描繪。高密的撲灰就是這種古藝,它們使用的復勾粉本的材料是木炭條。木炭條在古代畫工那里叫“朽子”。朽子易涂易改——我們常用的成語“九朽一罷”就是從這里來的。由此可見高密撲灰畫技傳之久遠。如今無論畫壁畫還是別的什么畫,都不再用粉本和撲灰了,然而,這種古老又智慧的撲灰之藝,還依舊為高密年畫藝人有滋有味地使用著。
  看似并不復雜的民間版畫,竟然包含著如此深遠的歷史和非凡的來頭。故而說:
  精英藝術(shù),與時俱變,民間文化,千古猶存。

  凡標注來源為“經(jīng)濟參考報”或“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chǎn)品,版權(quán)均屬經(jīng)濟參考報社,未經(jīng)經(jīng)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quán),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2014年畫廊能否收復舊土 2014-03-04
· 灘頭年畫:寥落的民間守護者 2013-07-25
· 5年前發(fā)行的年畫郵票印刷有誤 2013-02-28
· 留住年畫:紙上的年味 2013-01-31
· 山西千年絳州木版年畫在艱難中傳承 2013-01-2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guān)于我們 | 版權(quán)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jīng)濟參考報社版權(quán)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nèi)容未經(jīng)經(jīng)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