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走四方的必備手冊
2014-08-19    作者:思郁    來源:21世紀網(wǎng)
分享到:
【字號

    核心提示:我們感覺到很多傳統(tǒng)美食喪失了生存機會,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充分的時間去準備。

    吃貨辭典,崔岱遠著,商務印書館2014年9月第一版

    幾年前,在雜志社做事,年底做過一期美食特刊,采訪了很多當?shù)氐奈幕耍髲N學者,想弄明白河南當?shù)氐拿朗,豫菜到底有何代表品種。說起來有些尷尬,在八大菜系之外,豫菜幾乎很少引人注意,代表菜品更是寥寥無幾。前段時間《舌尖上的中國》熱播,涉及到河南美食之處基本都是輕描淡寫,如果沒記錯的話,除了黃河鯉魚焙面之外,關于河南美食,還用了一個在上海陪讀的河南媽媽跟上海人學習紅燒肉的例子。那一集播出后,還引起了不少無用的爭議,頗為失敗。
    但這也是事實。無論是問外地人,還是當?shù)厝耍绻麊柡幽袭數(shù)赜泻未硇缘拿朗,大多?shù)人都會說是燴面。但是在當?shù)氐拿朗臣液痛髲N的眼中,他們忿忿不平地表示,這是對豫菜的羞辱:燴面只是一種小吃,怎么能算是河南美食的代表呢。小吃沒法代表當?shù)氐拿朗澄幕,只有那些名重一時的大菜,硬菜,名菜才能算?筛鼘擂蔚那闆r是,沒有人能眾口一詞地說出幾種豫菜中的代表,最終雜志出來列出了幾種河南名菜,結果都和其他地方的相沖突。我印象很深的是,豫菜名師總結豫菜特點時說是,五味調和,質味適中!爸小笔侵冈ゲ瞬黄、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而于甜咸酸辣之間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和”是指融東西南北為一體,為一統(tǒng),溶甜咸酸辣為一鼎而求一味,而求一和。與其說豫菜口味居中,和眾家之長,兼具南北特色,倒不如說它把中庸之道發(fā)揮到了極致,反而沒有了自己的特色,變成了不尷不尬的存在。
    近期讀了很多美食書,突然注意到這點:那些能夠給人留下強烈印象的美食,大都有著強烈的地域性。所用的中庸之道對美食并不合適,脫離了本地的山水,美食的特性就大打折扣,這也許就是中原美食喪失聲譽的原因,F(xiàn)如今雖然川菜名揚天下,幾乎遍地可循,但是如果想吃正宗的川菜,我們總夢想著去重慶和成都,這是兩座名副其實的美食之城。近期讀臺灣美食作家焦桐系列隨筆,對臺灣的各種小吃有著強烈的向往,焦桐筆下的臺灣小吃,脫離了臺灣的環(huán)境其實也不存在。換句話說,美食的主體性與當?shù)氐奈幕鷳B(tài)環(huán)境融為一體,脫離了本土支撐,美食就成了無緣之木,無井之水。
    北京的文化研究學者崔岱遠在新出的美食之作《吃貨辭典》中也提及了“吃”的文化淵源,講究飲食恰恰是一個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珍視,吃也融進了我們的習俗和文化里。吃的文化與全國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當然密不可分。只有維持這種巨大的差異性,我們才能在全國各地尋找到不同的美食和小吃。《吃貨辭典》中寫到的很多美食都自然地賦予了地域性,比如桂林的米粉、云南的過橋米線、西安的羊肉泡饃、蘭州的拉面、四川的火鍋、新疆和內蒙的羊肉、山東的煎餅、山西的刀削面、湖南的臭豆腐、武漢的熱干面、天津的煎餅果子、老北京的炸醬面、上海的生煎包……
    當然,也有很多分不清的,同一種食物,因為地域不同分屬不同的質地和材料,爭議性從未中斷過。前段時間網(wǎng)上爭議豆腐腦咸甜就是一例。崔岱遠在《豆腐腦》一篇中總結了各地的不同。雖然都是豆腐腦,廣東的是澆上糖鹵或砂糖,清爽滑潤;上海的是澆上醬油、香油、辣椒油,撒上蝦皮、紫菜、香蔥末,咸鮮口味;四川的是點上醇香的麻油、辣香的紅油、撒上芝麻,再加些辛辣的蒜泥、鮮辣的青椒;湖北的豆腐腦傳統(tǒng)是加了馓子、芝麻、蔥花、胡椒粉和炸酥的黃豆,吃上去咸中微辣;北京的豆腐腦是咸的,但不是放各種醬油,而是用特意熬制的鹵,這個鹵很有講究,不妨炒一下:“講究的鹵汁做法,要把口蘑渣充分浸泡,用鹽殺去細沙,澄出清澈的鮮湯,勾兌上鮮醬油,添上剁得極細的羊腿肉絲熬煮成汁,再用菱角粉或是純綠豆粉勾上靚芡,挑出鮮香撲鼻的厚鹵!
    順便提一下我從小喝的豆腐腦,既然是北方,當然也是咸鮮口味。中學時候讀書,早晨上完早讀課,總會在街上買上兩個芝麻高爐燒餅,配上一碗豆腐腦,主要調料是芝麻醬,攪勻了喝下去,舒服暖胃,配上焦香的燒餅,十分舒坦,F(xiàn)如今居住在遠離家鄉(xiāng)三百多里的都市,早餐偶爾也下去喝一碗豆腐腦,樓下的豆腐腦,比較清淡,只是放點小咸菜、腌好的芹菜段、滴上幾滴香油,也極舒服。要是偶爾想換換口味,可以要一碗“兩摻”,豆腐腦和河南胡辣湯各一半,攪拌均勻,胡辣湯的辛辣香濃正好中和了豆腐腦的清淡,又是另外一種復合味兒?傊,豆腐腦哪里都有,喜歡怎么吃隨你高興!
    這樣的例子在《吃貨辭典》中俯拾皆是,無論是當?shù)匦〕,還是傳統(tǒng)名菜,衍生于本土,大受歡迎后,也會隨著風俗和人口的流動,落地生根,新的環(huán)境中賦予新的口味。單是紅燒肉,既有湖南的毛氏紅燒肉,又有山東咸香魯味兒紅燒肉;既有上;ǖ裰蟮盟譂櫟谋編图t燒肉,也有蘇州濃油赤醬的蘇式紅燒肉。
    讀《吃貨辭典》過程當中,我注意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既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不同的美食,每一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美食風格。如果想全面了解各自不同的風情美食,唯一的方法就是四處走動,流竄作案,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而且不能用自己固定的審美,自己以前的好惡來固執(zhí)對美食的探究。我見過很多自稱的美食家,本以為他們對美食都會抱著兼容并蓄的心態(tài),什么都會嘗試,尤其是新鮮沒有見過的食材,都會極力去嘗鮮,但是結果發(fā)現(xiàn),他們的態(tài)度狹隘得令人咋舌,稍微有些異象的食材,都會露出鄙夷神態(tài),斥之為黑暗美食,不嘗也罷。這樣的話,他永遠都不會了解和發(fā)掘新鮮的東西。
    更重要的一點,現(xiàn)如今的美食家,與老派吃四方的美食家不同,他們缺乏美食經(jīng)驗,只是通過搜索文字和古籍,做無端的美食想象,F(xiàn)如今最流行的美食家是從偏門的古籍中抄段子,翻譯成現(xiàn)代白話文,東拼西湊集成美食,至于真正的美食之相,他們不知,也不想知道。他們不是走四方的“吃貨”,他們只是困守書齋的“吃呆”(癡呆),他們不懂得真正的美食需要享受,需要在唇齒之間回味悠長才算是美食體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吃貨辭典》是一本合格的美食之書。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而且用這種吃法,與其他相似的美食進行比較概括,是一本誠意之作。
    木心有首小詩《從前慢》很有名,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jié){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一個賣豆?jié){的小店冒著熱氣的畫面讓我們瞬間感到了夜晚饑腸轆轆的溫暖。當然,這首小詩除了描述豆?jié){,更為中心的思想是表達一種舊時光里慢悠悠的生活狀態(tài)。享受美食也講究慢,制作美食也講究慢,只有這種慢時光里,美食才能充分發(fā)揮它滋潤而悠長的靈韻。但是現(xiàn)如今我們的生活處處都是快餐文化,什么都講究效率。這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對傳統(tǒng)美食的摧毀是致命的。
    我當年做美食雜志采訪眾多大師級的大廚,他們有一個基本的共識,我們感覺到很多傳統(tǒng)美食喪失了生存機會,就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充分的時間去準備。就像廣州人煲湯一樣,微火慢燉,時間才是最好的美食催化劑,無論什么樣的食材,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都會守得云開見月明。但是現(xiàn)如今在飯店吃飯,不要說時間充足,超過十分鐘的等待,我們就會坐臥不安,不斷催促。這樣催促出來的不是美食,只是為填飽肚子充饑的口糧而已。
    崔岱遠在《吃貨辭典》中提及北京著名的小吃“鹵煮小腸”,他提醒說,別看鹵煮便宜,但是要做得夠味并不容易,稍微偷懶,煮出來的異味即便加再多的蔥和蒜也壓不。骸翱涩F(xiàn)在這講究效率的時代誰給您精益求精地做一碗鹵煮呢?所以實話實說,那些美食街大排檔上賣的鹵煮一律甭吃。不是味兒不說,還不一定干凈!
    一碗上不了臺面的小吃鹵煮都這么麻煩,更別說那些功夫菜了。沒有了閑工夫,哪有什么菜可吃?吃貨們可郁悶壞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jīng)濟參考報”或“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chǎn)品,版權均屬經(jīng)濟參考報社,未經(jīng)經(jīng)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商務印書館推出吃貨辭典獲贊
· 上美食網(wǎng) 尋“吃貨”攜手人生
· 在吃貨橫行的年代 挑動大家味蕾
· “三文魚吃貨”的美好時光
· 中俄蒙國際美食文化節(jié)隆重開幕
 
頻道精選:
· 【思想】鄉(xiāng)鎮(zhèn)政府高負債率是個危險信號 2013-06-14
· 【讀書】當資產(chǎn)管理與移動互聯(lián)時代碰撞 2014-08-20
· 【財智】調整后向上趨勢不改 高點將在四季度出現(xiàn) 2014-08-18
· 【深度】"天價"煙酒充斥國企培訓中心 整頓不過"做樣子" 2014-08-20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jīng)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jīng)經(jīng)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