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言論
王福重:調結構的核心是什么
2010-07-30   作者:中央財經大學政府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王福重  來源:上海證券報
 
  保增長、防通脹、調結構,這三者是什么關系,到底以何為重?
  提出保增長的背景,是金融危機之后,經濟增速出乎意料地下滑。不過筆者以為, 1992年迄今,無論國際環(huán)境好壞,增長這個目標,我們從未失手。因為中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充足,消費需求基數(shù)龐大。在技術擴散速度迅速的今天,所有的產業(yè),最終都是勞動密集,而非資本密集,勞動力是生產的決定因素,所以對經濟增速,沒什么好擔心的。對政府刺激增長的后果,則要有充分估計。4萬億刺激計劃的主要投向,是基礎設施。去年鐵路投資高達6000億,已出現(xiàn)嚴重過剩苗頭,部分高鐵沒人坐,F(xiàn)在刺激計劃正在退出,鋼鐵水泥不僅將重回產能過剩狀態(tài),而且還產生了新產能過剩,即鐵路、機場等的過剩。更嚴重的是,這些基礎設施,并沒有帶來長期的就業(yè),沒有引發(fā)乘數(shù)效應,民間投資依舊啟而不動。
  再說防通脹。有很多人對下半年出現(xiàn)通脹表現(xiàn)出擔心,媒體也在渲染,這是沒有必要的。個別商品價格上漲甚至飛漲,跟通脹不是一回事。在產能過剩的當下,憂心通脹,多少有點杞人憂天。實際上,國人更多是在擔心資產價格泡沫,但資產價格上升,可以吸收大量的流動性,降低通脹水平。目前房價正趨于平穩(wěn)甚至小幅回落,而滬深股市上半年跌幅世界第一,對于資產價格上漲的擔心,似乎也過分了些。資產價格泡沫跟老百姓生活有關系,但跟代表通脹的CPI比起來,重要性遜色得多。何況,政府治理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的手段很多,比如利率、準備金率、稅率等等。
  跟保增長、防通脹的目標單一性比起來,調結構是個大題目,非一朝一夕之功,且常受既得利益者的掣肘。但是,如果繼續(xù)拖延,盡管增長可以持續(xù),可若到積重難返之時,恐就無回天之力了。
  眼下對調結構的理解五花八門,好像結構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比如有人把調結構理解成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有人理解成淘汰落后產能,發(fā)展新能源、環(huán)保和低碳產業(yè),也有人理解成從外需到內需的轉換等等。這些都不錯,但都不準確。在筆者看來,調結構,是調整要素配置的權力結構,以及分配結構。
  產業(yè)結構,是要素配置的結果。一說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有人想的就是增加高科技產業(yè)比重。其實,高科技不一定就好(比如協(xié)和飛機速度最快,但是已經消失),就適合中國。因為要素配置的權力長期由政府主導,國有部門長期以低代價獲得稀缺資源,如土地和資金資源,造成中國過早進入資本密集型為主的產業(yè)結構。這樣的結構,對于一個勞動力資源嚴重過剩的國家,并無多大益處。所以,我們看到,在鋼筋水泥造成的GDP數(shù)字不斷膨脹的同時,中國的就業(yè)始終沒有根本改觀,大學生就業(yè)難,便是活生生的現(xiàn)實。
  現(xiàn)在各地都在熱衷發(fā)展新能源、環(huán)保、低碳產業(yè)。其實,新能源不一定就是環(huán)保的,產品低碳,生產過程也不一定就是低碳的。比如風能發(fā)電,需要占用很多土地資源,風電機組的核心是銅,而銅的開采和冶煉過程卻是高污染的。再比如多晶硅,生產中會產生有毒的四氯化硅。還有光伏發(fā)電,首先是技術還不過關,發(fā)出來的電價比普通電貴數(shù)倍。至于低碳,真正的低碳核心技術,都不在我們手里。在一窩蜂似地大干快上新能源、環(huán)保、低碳項目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地方政府的影子。因為時至今日,要素的配置還是政府說了算,只有隨政府的指揮棒起舞,才能獲得資源。
  人們經常認為,消費不足是中國經濟問題的癥結,其實,在理論上,沒有消費不足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是追求自身效用極大化的。以GDP來說,消費是最大的一部分,但是,消費占GDP的比重是比較穩(wěn)定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由占GDP較小,但是變動劇烈得多的投資決定的。中國的問題在于,民間大量儲蓄,沒有用于投資。而大型國企便宜使用儲蓄的結果,是產能過剩,而無就業(yè)。要獲得經濟增長和就業(yè)的雙重實現(xiàn),包括改變產能過剩和地區(qū)趨同化,就必須放開民間投資。國務院關于民間投資的新三十六條,細則最近已經出臺,希望由此看到真正的民間投資的活躍。
  說到消費不足,完全是居民收入增加遲緩,分配不均勻,以及社會保障后顧之憂未解之故。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長了27.6%,GDP增長11.1%,而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僅增長了7.5%,換句話說,在全部的蛋糕中,居民收入份額又下降了,而且,收入差距依舊保持擴大之勢。所以,調結構的核心,是調整已經畸形的收入分配結構,降低總體稅負,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細化、公開預算,嚴格評估各項支出的必要性。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新能源概念緣何內熱外冷 2010-07-27
· 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初定 投資擬達5萬億 2010-07-21
· 吉林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yè) 2010-07-12
· 新能源車地方追加補貼試點在深圳啟動 2010-07-08
· 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將加快推動 2010-07-07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xiàn)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頻道]楊濤:政府儲蓄合理規(guī)模是多少·[思想頻道]左曉蕾:完善市場制度才是樓市調控之本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