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語錄
車輛保險困局
2010-09-03   作者:哈爾濱商業(yè)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長 田立  來源:上海證券報
 
  近日,一個朋友因交通事故需要向保險公司索賠,因其工作繁忙就把此事委托給我,于是我也平生第一次有了車輛保險索賠的經歷。原本以為事情很簡單,不想實際操作起來還真遇到一些麻煩,也讓我開始了解當前保險公司和投保人雙方在車輛索賠方面的一些矛盾與難題。
  索賠遇到的最大麻煩是定損。朋友的車是新車,加之愛護有加,于是決定去4S店修理,但到了4S店才發(fā)現(xiàn),保險公司的定損價低于實際修理價,一次不到2000元的修理竟然差了幾百元。于是趕回保險公司問個究竟,回答是:公司有自己的定損原則,與4S店價格無關。我又問保險公司的定價原則是什么,答曰:市場價。當我追問何為市場價時,工作人員示意我去其他修理廠問問就知道了。去什么樣的修理廠工作人員沒說,但我已心知肚明了。在征得了朋友的同意后,我們“忍氣吞聲”自己掏了差價。
  據知情人講,同樣的事放到去年就大不一樣了,小事故,保險公司一般都很爽快地答應理賠,甚至主動與4S店聯(lián)系,給投保人一個比較高的定損價格。那么,一年之后事情緣何發(fā)生如此變化呢?
  事后,一位在保險業(yè)工作多年的朋友向我道出了其中原委。過去保險公司在車輛保險理賠方面確實很“大度”,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上車輛保險的人很多,車輛保險種類也多,給保險公司帶來的資金量和效益都很大;二是交通肇事雖呈逐年上升之勢,但總的講是偶然事件,保險公司賠少賺多。但現(xiàn)在的情況不同了,隨著汽車數(shù)量“爆炸式”增長以及各種“生手”、“殺手”級的駕駛者的不斷涌現(xiàn),交通事故已從概率事件變得甚至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了,如果保險公司還像過去那樣大方的話,鐵定虧損。
  說的也是,一個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能靠“后保補前!、自身卻幾乎沒有任何盈利能力的保險業(yè),怎么能指望它在不確定性放大的情況下全身而退呢?如今在車輛保險這一項業(yè)務中出現(xiàn)上述問題,保險公司都會出現(xiàn)賠錢狀況,那么其他業(yè)務呢?結果同樣不難想象。所以,一個經營模式存在先天缺陷的行業(yè),很難持久健康發(fā)展,今天保險業(yè)出現(xiàn)的車輛保險困局,實際上是為更糟糕的后果提前敲響了警鐘。
  保險業(yè)經營者要想在不確定性越來越大的環(huán)境中健康發(fā)展,無外乎需要具備兩個條件:要么有足夠的盈利能力,用盈利保證安全;要么有一套風險對沖手段,把承擔過來的風險最大限度地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對中國的保險公司來說,要做到第一點有難度,因為國家對保險公司保險業(yè)務以外的業(yè)務是有限制的,保險公司要想從更廣泛的投資中獲取回報非常困難,雖說這種局面已有松動跡象,保險公司已開始諸如股票投資一類的投資活動,但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力度都不能滿足不斷膨脹的風險保證需求,更何況,投資本身的風險同樣是保險公司不能不顧忌的。因此,以盈利抵御風險的做法對中國的保險業(yè)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至于風險對沖了,需要說明的是,這不等同于“風險轉嫁”。現(xiàn)在很多意識到保險業(yè)經營缺陷的人,一提到保險公司控制風險,就很自然地提到一個詞:再保險。其實把問題再往深處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保險公司轉嫁出去的風險又該由誰承擔呢?如果再保險公司對風險同樣忌憚的話,會索要一個很高的價格,甚至可以高出保險公司的保險費,那保險公司又怎么去運用再保險手段來降低自身風險呢?所以說,這種擊鼓傳花式的風險轉嫁絕對不是我們所說的風險對沖。
  在美國,很多醫(yī)療保險公司在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承擔了投保人生病風險之后,都會與一些醫(yī)療機構簽訂一種協(xié)議:約定保險公司每年向醫(yī)療機構支付一筆費用,當投保人生病時,整個治療由醫(yī)療機構負責。而一旦找不到這樣的醫(yī)療機構時,一些保險公司甚至投資組建醫(yī)療機構。用金融學的話說,保險公司是以一個固定的價格(向醫(yī)療機構的支付或投資)買入醫(yī)療服務的買方期權,使其有權利在投保人索賠時以這個固定價格買入所需要的醫(yī)療服務,這就是風險對沖。
  與再保險不同,上述做法的雙方同時把本方擔心的損失的風險置換給了對方,保險公司怕投保人生病的多,而醫(yī)療機構怕的是生病的人少,于是,保險公司將自身風險轉嫁給醫(yī)療機構的同時,醫(yī)療結構也因此將自身風險沖掉了,這就是所謂的雙贏。這種手段實際上也可應用到眼下的車輛保險中,比如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考慮與眾多4S店簽約,向4S店支付一筆固定費用,以換取修車服務,就算材料費省不了,工時費是可以省的;蛘吒纱嗤顿Y建立汽車修理廠,以最低價格從汽車制造商那里獲得部件,又以管理費和工資為固定支出換取投保人修車服務,不是可以和美國醫(yī)療保險對沖取得一樣的效果嗎?盡管實際操作可能會遇到重重困難,但這樣的思路是否可以對解開當前保險公司面臨的困局有所啟發(fā)呢?
  不僅是車輛保險,中國保險業(yè)的整個業(yè)務體系都存在風險膨脹隱患,保險公司不能一味地吸納風險,當風險聚集到一定程度時,風險的對沖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這一點,希望保險業(yè)的管理層能給予足夠的重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免費"保險大盤點 短意險是主流 2010-08-31
· 巴菲特擬競購蘇格蘭皇家銀行保險業(yè)務 2010-08-31
· 中小企"有單不敢接" 信用保險出手"撐腰" 2010-08-27
· 伊春空難遇難人員預計保險賠付1487萬元 2010-08-26
· 保險也可淘到便宜貨 2010-08-24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xiàn)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頻道]動蕩時代的世界經濟將走向何方·[思想頻道]張五常:儲蓄與投資不是兩回事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