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圈地運動背后是財政問題
2010-11-15   作者:笑蜀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絕大多數(shù)村改居,是在沒有對農民的切身利益做出系統(tǒng)和完善的安排的前提下啟動的。通常的情形,是宣布一個單方面的政策,每套宅院置換樓房多少平方米,或土地折合每畝多少人民幣,然后就扒房。產權置換是行政定價,零談判;就業(yè)是基本不考慮;集體資產去向是基本不交代。村改居的主題很直接,就一句話:要地不要人。
  這是村改居。至于更大規(guī)模不改居,即不進城的撤村并社,我很難發(fā)現(xiàn)一個積極的案例。這原因也簡單,撤村并社之后農村依然是農村,農民依然干農活。唯一改變的,只是農民把自己的宅基地交出來,搬進政府指定的樓房集中居住而已。在地方當局眼里,當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產權置換問題,就業(yè)援助問題和集體資產去向交代問題。要地不要人的功利心更加沒有掩飾。
  媒體已經廣泛報道,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對新圈地運動有過尖銳抨擊。他聲稱這是“古今中外,史無前例”;強調指出:“在這場讓農民上樓運動的背后,實質是把農村建設用地倒過來給城鎮(zhèn)用,弄得村莊稀里嘩啦,如不有效遏制,恐怕要出大事。”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央政府的意見。陳錫文反復批評新圈地運動是地方政府曲解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但地方政府何嘗不知他們是曲解?他們不過是明知故犯,故意造成法不責眾的態(tài)勢,以此把他們對中央政策的曲解合法化,迫使中央政府接受這一既成事實。
  這就是說,

在財政大頭被中央政府拿走,地方政府吃小頭,地方政府財權事權嚴重不對等的情況下,財政一旦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地方政府肯定要理直氣壯地把手伸進老百姓的腰包里,由此引爆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則以維穩(wěn)之名一概高壓處置。此種狀況蘊含巨大政治社會風險。如何最大限度壓縮政府成本,把人民養(yǎng)不起的政府變成人民可以輕松供養(yǎng)的政府,是整個政治改革的主題。
  (摘自《時代周報》第104期,11月15日出版;標題有改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撤村圈地:讓農民們自主決定 2010-11-11
· 圈地運動制造了高增長的假象 2010-11-04
· 網民熱議“撤村圈地”背后的政策濫用 2010-11-04
· “圈地運動”大躍進必須遏制 2010-11-03
· 撤村圈地遺禍子孫 2010-11-0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xiàn)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觀點擂臺:“金本位”復辟?·[思想]央行官員經濟學家展望十二五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