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機時代中非經貿合作
2010-11-29   作者:李智彪(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瞭望
 
【字號

  伴隨中非經貿關系迅猛發(fā)展,近年來大批中國企業(yè)進入非洲,為非洲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中非全天候友誼增添了新的發(fā)展動力。
  同時,中非間密切的經濟交往,特別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進入非洲,也引發(fā)西方某些勢力的忌妒與恐慌,并拋出“新殖民主義論”、“中國威脅論”、“資源掠奪論”等奇談怪論詆毀中國形象、離間中非關系。事實上,這類謬論相當不堪一擊,因為與有數百年血腥殖民掠奪史和數十年新殖民主義壓榨史的西方國家相比,中國非但未曾殖民非洲,更從未干涉非洲國家內政,還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況下向非洲國家提供各種力所能及、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幫助;全天候的朋友理念已滲入中非人民內心深處,西方的惡意攻擊在非洲并無多大市場。

  非洲經濟發(fā)展態(tài)勢

  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前的十多年間,非洲經濟一直處于較快增長時期。據統(tǒng)計,2000-2008年間,非洲經濟年均增長率約為5%。2008年爆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雖然也對非洲經濟構成較大沖擊,特別是對南非、埃及、摩洛哥、尼日利亞、肯尼亞等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國家沖擊極大,導致非洲經濟2009年增速降至2%以下,但非洲走出危機的步伐相對較快。一些權威機構預測,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出口強勁反彈的影響,2010年非洲經濟增速有望回升至4.5%,2011年有望升至5%以上。
  著眼于非洲自然資源豐富,人力資源豐富,市場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旺盛,對外國資本的需求旺盛,未來經濟發(fā)展?jié)摿薮。但同時必須看到,非洲過去十多年間的經濟快速增長,主要建立在大量出口資源類初級產品的基礎之上,其發(fā)展基礎相當脆弱。而且,長期以來,大多數非洲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與政策主要由國際金融機構制定,發(fā)展資金嚴重依賴外援,自力更生、自主發(fā)展仍然停留在口頭上,而沒有變成現實。
  從較長的歷史視角看,非洲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所處的邊緣化狀態(tài)不僅沒有改觀,還有惡化趨勢。上世紀80年代非洲GDP總額占全球GDP總額的4%,目前只有約2%(約1.6萬億美元),相當于巴西的水平;非洲的貿易額80年代初約占世界貿易額的近5%,2002年降至不足2%,近年來雖有所回升,但也只有3%左右。

  中非經貿合作現狀

  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非經貿合作呈現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態(tài)勢,突出表現在雙邊貿易額和中國對非投資雙雙大幅增長兩個方面。
  據統(tǒng)計,中非貿易額2000年為100億美元,2008年增至1000多億美元,年均增幅約34%。2009年中非貿易額受金融危機影響有所下滑,但由于美非貿易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下滑,中國超過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雙邊貿易伙伴。今年中非貿易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年內創(chuàng)歷史新高已無懸念。
  從投資看,2001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僅5000萬美元,2009年突破10億美元,增長近20倍。截至2010年8月底,中國在非設立境外企業(yè)2000余家,分布在49個國家,涉及農業(yè)、礦業(yè)、加工制造、基礎設施、商貿流通等多個領域。2009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為93億美元,中國已成為非洲外來投資的主要來源國之一。
  就中國企業(yè)投資非洲的大局看,可以說絕大多數投資項目都非常有助于投資對象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尤其是在幫助投資對象國改善基礎設施狀況、發(fā)展多元化經濟、提高經濟建設自主能力方面貢獻突出。
  來自中國和非洲兩位知名人士的總結很能說明問題。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劉貴今評價說,近年來中國企業(yè)在非洲投資力度的加大,促使非洲產業(yè)開始呈現多元化格局,不再完全依賴初級產品和能源,開始發(fā)展制造業(yè)、農產品加工業(yè)等眾多產業(yè)。非洲開發(fā)銀行行長卡貝盧卡也表示,中國對非洲貿易和投資的迅速增加將激發(fā)非洲經濟發(fā)展活力,使非洲能更快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之中;中國在非洲的投資越來越多地流向服裝制造業(yè)、電信、家電產業(yè)及零售業(yè)、漁業(yè)和服務業(yè)領域,可使非洲經濟避免過度依賴資源行業(yè)。
  以筆者考察的埃塞俄比亞為例。截至2009年3月,中國在埃塞投資企業(yè)總數共700多家,投資總額近12億美元。中方投資顯示出三個特點:一是投資領域日趨多元化。過去中國企業(yè)在埃塞的投資以工程承包、輕工、紡織、餐飲等為主,近年來涉及鋼鐵、水泥、玻璃制造、汽車組裝、工業(yè)園區(qū)建設、商務咨詢、房地產開發(fā)等領域的投資從無到有、逐漸增多。二是投資主體日趨多元化。過去在埃塞投資的中國企業(yè)以個體和民營中小企業(yè)為主,近年來大批國有大中型企業(yè)和大型股份制企業(yè)紛紛進入埃塞。三是大型投資項目不斷增多。2006年以前,中國企業(yè)的投資金額一般在100萬美元以下。2006年以來,漢盛玻璃廠、東方工業(yè)園、星河建材園、中非海外皮革制品公司等一大批超億元人民幣投資項目先后啟動。
  在中非經貿合作迅猛發(fā)展的同時,各種問題和矛盾也不斷涌現,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歐美等非洲傳統(tǒng)經貿合作伙伴對日益密切的中非關系感到不安甚至恐懼,拋出“新殖民主義論”、“中國威脅論”、“資源掠奪論”等奇談怪論來打壓中國,離間中非關系,或者千方百計引誘中國開展三方合作,企圖將中非合作納入其對非經貿戰(zhàn)略框架。
  二是在大批中國企業(yè)投資非洲的進程中,中資企業(yè)的人身與財產安全事件日益增多,中資企業(yè)與當地政府、社會和民眾間的互動越來越多,雙方出現摩擦和紛爭的幾率也越來越大,加上少數缺乏社會責任感、法律意識淡薄的企業(yè)和商人的違規(guī)或違法行為時有出現,使西方指責中國的謬論在少數非洲國家或少數非洲人中產生共鳴。這些日漸增多的矛盾與糾紛,已成為制約中非經貿合作的重要因素。

  后危機時期中非面臨的形勢及政策取向

  中國和非洲在后危機時期面臨的形勢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
  最大的共同點是,中國和非洲經濟增長近年來很大程度上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危機導致全球進口市場普遍萎縮,中非都面臨出口不振、失業(yè)率攀升等突出的經濟社會問題。尤為嚴重的是,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在金融危機后有日趨抬頭之勢,中非外部環(huán)境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這給以出口為增長動力的國家走上復蘇之路增添了困難。
  最大的不同點是,中國現在被視為世界第一大制造國和第一大出口國,出口產品主要是制成品或者嚴格地說是加工制成品,更易受貿易保護主義影響。非洲國家經濟結構普遍比較單一,出口產品主要是農礦初級產品,并構成大多數非洲國家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非洲的出口產品雖在世界貿易總量中所占份額較低,但易受國際初級產品價格波動影響。中國目前外匯儲備豐富,但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非洲國家大多外匯短缺,本國貨幣面臨貶值趨勢。隨著非洲經濟迅速回暖,近期也有少數國家如南非等國出現本幣升值現象,導致其出口行業(yè)競爭力下降,企業(yè)倒閉、工人失業(yè)的現象時有發(fā)生。
  中國政府后危機時期的經濟政策主要圍繞兩方面展開:一是擴大內需,二是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
  非洲國家在后危機時期的經濟政策不盡相同,但非盟等泛非機構從非洲整體出發(fā)提出的應對策略也側重于兩個方面:一是比以往更加關注外部資金流入狀況,強烈希望國際社會不因危機而減少對非洲的各種援助和投資;二是更加注重經濟一體化建設,希望通過內部融合提高自主發(fā)展能力?梢哉f,金融危機既給中非雙方帶來諸多挑戰(zhàn),也給雙方提供了改變各自發(fā)展模式、加深彼此合作的機遇。

 

深化中非經貿合作的新著力點

  基于中非雙方面臨的形勢及現行政策取向考慮,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和非洲可以通過加強金融領域的合作來深化雙邊經貿關系。
  焦點一:國際金融危機凸顯現行國際金融體系存在缺陷,亟待調整和改造。中國政府和非洲國家政府以及非盟等泛非機構應在國際金融體系調整和改造進程中協調彼此立場,大力提升整個發(fā)展中世界在國際金融規(guī)則中的話語權,推動國際金融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高效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
  焦點二:資金短缺越來越成為制約非洲經濟發(fā)展的一大瓶頸,而現階段中國則是流動性相對過剩。中非雙方能不能在這種短缺與過剩的困局中找到使雙方獲益的合作渠道呢?增加對非援助和貸款,鼓勵企業(yè)加大對非直接投資力度,是中國政府現有的政策選項。還有一個尚未開拓但非常重要的合作領域是證券投資領域的合作。中國證券市場經過近20年的發(fā)展正不斷走向成熟,并開始向國際化道路邁進,上海證交所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推出國際板,允許外國公司上市。非洲現有20多國有證券交易所,其中不乏部分上市公司在倫敦、紐約等證交所同步上市或在非洲大陸交叉上市。歐美國家還有眾多專門以非洲股市為投資對象的投資基金,且其收益率遠遠高于發(fā)達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股市的投資收益率。作為幫助非洲國家解決資金短缺的措施之一,中國政府可考慮設立專項基金,或鼓勵民間資本籌組類似基金,進入非洲證券市場投資,也可與非洲有關國家磋商,在適當的時候讓非洲的一些優(yōu)質上市公司在中國市場掛牌。
  焦點三:與資金短缺直接相關的另一大問題是非洲國家普遍面臨外匯短缺問題,這對中國目前以出口制成品、進口石油和其他原材料為主的對非貿易格局構成巨大挑戰(zhàn)。中國可不可以利用自己成為世界工廠的經驗,幫助非洲發(fā)展制造業(yè),使其逐步走出經濟結構單一化困境?長期看,這也可能是扭轉中國與眾多非洲國家不平衡貿易格局的重要出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三項中非金融產品吸引企業(yè) 2010-01-26
· 金融:開拓中非合作新空間 2009-11-30
· 中非合作:“三不變”應萬變 2009-11-09
· 西方開始正面評價中非關系 2009-05-22
· 商務部長陳德銘就中非經貿合作答記者問 2009-01-2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yè)的利差低于國際同業(yè)·[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