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主辦,《中國與世界經濟》編輯部、日本慶應大學環(huán)球卓越研究中心協(xié)辦的第四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于2010年12月13-14日在北京舉行,此次論壇的主題是:“經濟復蘇、結構調整與制度變革”。以下是專題演講(3)“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革”中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yè)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郭田勇的點評。
郭田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yè)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剛才聽了四位的發(fā)言,都是關于國際貨幣體系以及貨幣儲備方面的內容,我聽了以后感覺講的非常好,而且有里面非常重要的觀點,我分成幾個小內容談談我的感受。
外管局陳博士發(fā)言中談到針對美國量化寬松,既有漏損效應,又有溢出效應,作為量化寬松,從始作俑者來看,肯定希望盡量使它具有溢出效應,盡量避免漏損效應,我也同意張院長上午講的一個觀點,如果美國量化寬松政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本國經濟,使得本國哪怕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通脹,而又不對其他國家產生太大的沖擊,這個可能是量化寬松的一個最高境界,我們加強外匯管制是有必要的,只有量化寬松以后,增發(fā)出來這些貨幣擋到門外去,既對本國經濟保護有利,也能夠使得這些貨幣盡量多的停留在美國,對美國本身的經濟復蘇也會有幫助。
我還想到一個問題,對于中國貨幣政策來講,其實國內貨幣政策也是有溢出效應和漏損效應的,由于人民幣不是國際化貨幣,溢出效應可能主要是體現(xiàn)在我們對本國產出效應上,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利用人民幣的增發(fā)來使得國際上對人民幣產生貶值預期,然后刺激中國國際貿易,很難達到像美國這樣的目的。但是在一定條件下,我們多發(fā)行人民幣,的確有一定的產出效應,這個恐怕就是中國在前期采取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初衷,我們希望增發(fā)的貨幣能夠進入實體經濟中,但是不幸的是隨著政策的不斷推進,我們漏出效應開始不斷加大,子彈向外打,但是沒有打中靶子心,導致資產泡沫全進入資產市場,其實意味著國內貨幣政策的漏損效應開始逐漸大于溢出效應,要從適度寬松重新回到穩(wěn)健,要避免漏損效應。
什么叫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我這兩天一直講一個觀點,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標簽沒有變,跟以前一樣,但是里邊的內容要變,有政府發(fā)揮作用的功能,不能再依靠拉動投資的方式來體現(xiàn)積極財政政策,內容要變。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是標簽變了,內容也要變,不但名字叫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內容也有兩方面變化:第一,貨幣條件上,明年銀行信貸增速和廣義貨幣的增速都要制定出更合理的目標,增速要比今年的量往下降。第二,貨幣政策的工具也要進行調整,前面央行主要是依靠數(shù)量型貨幣政策工具進行操作,提高準備金率,發(fā)行央票。但是我們看價格型工具不進行調整情況下,數(shù)量型工具發(fā)揮作用的空間已經變得越來越小了,上周三年期央票沒人愿意買了,因為大家加息預期非常強,利率不調整,現(xiàn)有利率水平下發(fā)央票就發(fā)不出去,央行只能被迫采取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的方式,但是中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缺陷是非常多的,由于我們給商業(yè)銀行付利息,實際準備金率水平要更高一些,對于商業(yè)銀行來講,如果中央銀行能把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由1.89%提高到5%的話商業(yè)銀行恨不得中央銀行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100%,吸收存款,全給中央銀行,利率問題的確有不合理的方面,如果把利率問題調整到合理化以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標準還應當往下降,或者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空間比較小。未來在利率率政策上仍然是有空間的,現(xiàn)在一談到加息擔心兩方面內容:第一擔心對實體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第二擔心熱錢在利差情況下流入,但是不加息也會導致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不加息負利率情況更加明顯,容易進一步助長通脹預期和資產泡沫;第二不加息明年信貸總量進行收縮情況下,市場利率率水平一定會遠遠的高于央行存貸款名義利率率水平,如果不加息,你制定名義利率率水平根本反映不出社會實際資金供求狀況。未來在利率率上仍然要進行調整,而對于熱錢方面的擔心,恐怕更多的應該通過資本項目的管制來進行規(guī)避。同時,大家也知道,我們缺乏彈性的匯率制度,使得央行人民幣投放形成了一種倒逼機制,必然形成大量國內偏多的流動性,我們認為明年在匯率機制上應該更有彈性一些。
剛才吉林大學李教授也談到東亞貨幣合作問題,我恰巧上周到韓國去了一趟,我同意李教授的觀點,東亞貨幣合作的確任重道遠,難度也非常大,我到韓國,國外有學者叫東盟“10+1+1+1”,因為說3不是一個整體,三國之間各方面差異非常大,所以3不是一個整體,后來也就有更多的一些想法,比如他們要引進其他國家進來,希望把主體變得更大一些,表現(xiàn)出什么呢?東亞貨幣合作應當說難度是非常大的,韓國有些學者提出一些重點觀點,東亞之間的合作并不僅僅應該是一種經濟合作,首先應當是一種價值共同體,希望我們東亞之間能夠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在有共同價值觀之后,貨幣層面的合作就會一馬平川,這個觀點我也同意,但是我們又知道,無論是由于歷史方面的原因,還是政治經濟制度方面的原因,形成統(tǒng)一價值觀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恐怕合作還是要從求同存異開始。
對于未來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遷以及中國參與的趨勢,現(xiàn)在有三種可能:第一,周小川行長說未來超主權貨幣的形成,我們也說過,超主權貨幣難度的確比較大,好比以前提出要實現(xiàn)共產主義似的,這個事并不是很輕松的事,但是可以作為愿景。第二,東亞能不能形成統(tǒng)一的東亞貨幣體系?難度也是非常大的,對于我們中國來講,未來恐怕還是要進一步的推進人民幣本身的國際化,這是比較現(xiàn)實的選擇,在這個問題上我跟李教授的觀點比較相似。
關于張博士的演講,在我們儲備越積累越大的情況,而且投資美國國債,我們已經深深感覺到我們已經被“捆綁”的情況下的確要開始考慮怎么樣進行投資上的分散,我們說選擇更加安全而且投資效益更高的一些主權債進行投資是非常重要的,張斌博士對于亞洲國家主權債跟美國國債從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比較,我認為學術價值非常強。
印尼專家的演講給我一個很大的感受,印尼面對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跟我們中國所想的基本上也是比較相似的,也感覺到對他們經濟的威脅,在印尼央行進行調控,也發(fā)行SBI這樣一些產品,其實相當于我們的央行票據(jù),從印尼來看,在調控經濟手段中跟我們中國相似的地方非常多,中國和印尼包括其他東南亞國家進行深入的經濟金融方面的合作和交流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