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慈善不是揭地方“家丑”
2011-03-01   作者:曹林(媒體人)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臺灣女記者張平宜辭去高薪工作,11年來投身四川救助麻風村孩子的故事,感動了許多網友。張平宜談到了自己在投入麻風村教育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與政府官員溝通”中,總被認為動機不純,揭當?shù)亍凹页蟆。她說為建校舍找過很多次當?shù)卣,幾乎沒有官員愿意坐下來聽她講5分鐘。(2月28日《京華時報》)
  張平宜的困境一定能激起許多民間慈善踐行者的共鳴。她的經歷,擊中了公益組織共同的困境——他們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資金問題,不是熱情問題,而是與一些地方官員溝通時所受到的那種讓人寒心的冷遇。你用滿腔的熱情去救助弱者,卻遭遇到充滿懷疑的目光和冰冷的回應,這種精神上的傷害比什么傷害都深。
  或許在有些官員看來,張平宜這樣做,一來是暴露了當?shù)赜新轱L病人,“麻風村”被報道后雖能贏得愛心關注,卻讓官員感覺形象和政績受損;二來暴露了當?shù)卣氖殹>戎轱L村的這些孩子,給他們以基本的教育保障,本是政府的責任,卻要由民間去做,這也讓有些官員感覺很沒面子。這些官員顯然沒有弄清楚,麻風村的存在不是“家丑”,而寧愿打麻將也不支持救助才是最大“家丑”。
  慈善其實不只是政府的事,需要社會力量的合作參與,可一些官員,習慣用“對抗”的思維來看待社會力量。他們潛意識中,不是把民間社會當作合作的力量,而是把社會力量當作治理、管理的力量,總認為民間力量是麻煩的制造者,而不是利益的合作者。既然如此,他們就會為民間參與慈善設置種種障礙,又是質疑動機,又是傲慢對待。
  在張平宜的不懈努力下,當?shù)卣是給予了很多扶持,麻風村的境況也在逐漸好轉。2007年國家投入扶貧資金,建學生餐廳,蓋中學校舍,讓麻風村的孩子看到了更多希望。如果一些官員能夠早點扭轉對“家丑”的認識,張平宜或許不會那么辛苦,麻風村的病人和孩子就能早點改變命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澳大利亞發(fā)行首套慈善郵票 2011-02-12
· 慈善立法要創(chuàng)新 2011-01-19
· 評《慈善的商業(yè)模式》 2011-01-19
· 股神巴菲特之子:慈善不僅與財富有關 2011-01-14
· 期待民間慈善早日走出政策“特區(qū)” 2011-01-1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xiàn)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產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