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應對“謠鹽”,不僅要通過信息公開透明、加強核輻射相關知識的傳播普及,讓公眾心里明白、心態(tài)平和;更要維護社會良序與公義,鏟除謠言滋生的現(xiàn)實土壤。 自3月16日始,浙江、廣東、江蘇、北京等地出現(xiàn)食鹽熱銷現(xiàn)象,一時冒出了“鹽如玉”等新詞兒。 搶購風并不稀奇。非典時期,板藍根、白醋被說成特效藥一時大賣;近兩年甲流來襲,大蒜又因為有“防治奇效”而炒得火爆。搶購背后,必有傳言作為推手,成了觀察搶購風的一條鐵律。此次食鹽搶購風,照樣有傳言在作祟,一是“鹽不夠”,說日本核泄漏將污染海水,造成未來海鹽不能食用;二是“防輻射”,說含碘鹽可以預防核輻射。 對于這樣的傳言,衛(wèi)生部在其官方網(wǎng)站發(fā)布《放射防護中的碘知識問答》予以回應,一些地方的衛(wèi)生部門開通核輻射防護科普熱線,不少專家也站出來解疑釋惑。我國鹽產(chǎn)量巨大,而且80%以上是礦鹽,而非海鹽,食鹽供應充足;含有微量碘的碘鹽,對防輻射不起作用?梢哉f,推動食鹽搶購的傳言,毫無科學道理,多是無稽之談,是不折不扣的謠言。 問題是,為什么會出“謠鹽”?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追問,可以觀察到我們社會運行中的一些軟肋。首先,社會心態(tài)存在非理性、盲從的一面,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的不對稱。社會學家奧爾波特和波斯特曼曾提出一個謠言傳播公式:公眾認為信息越重要,同時信息越模糊不清,流言傳播得就越快。 從某種程度上說,搶鹽風潮,無異于一場心理“地震”。其“震源”,一是對事關生命安全的核輻射擴散情況未知的恐慌,二是對輻射防護知識匱乏下的茫然。 其次,社會行為中存在違法缺德現(xiàn)象。每逢搶購,總有少數(shù)不法商家趁機哄抬物價、囤積居奇,以牟取暴利;總有一些網(wǎng)絡推手大肆忽悠,推波助瀾,唯恐天下不亂。人為操作之下,市場現(xiàn)貨被搶光,而庫存一時來不及上市,出現(xiàn)短時間斷貨,造成緊缺假象。 謠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應對“謠鹽”,不僅要通過信息公開透明、加強核輻射相關知識的傳播普及,讓公眾心里明白、心態(tài)平和;更要維護社會良序與公義,鏟除謠言滋生的現(xiàn)實土壤。 不過,此事也帶給我們一個警示,日本大地震發(fā)生以來,各類謠言層出不窮,對我國社會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對于此類謠言,加強對公眾的溝通和信息服務,主動進行治理和防范,突出前瞻性和預見性,防微杜漸,預其未萌,方為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