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經濟學家,發(fā)表一些背離常識,讓老百姓聽不懂的觀點。 比如,日本大地震,一些經濟學家開始估算,災后重建將拉動日本經濟增長多少多少個點,將提升就業(yè)率多少多少個點。結論是,大地震將幫助日本擺脫多年來的經濟增長低迷狀況。 我相信日本的老百姓肯定不這樣想。否則的話,拉動經濟發(fā)展豈不是變得簡單了? 最近,法國、美國、英國等多國部隊,對利比亞進行了軍事打擊,摧毀利比亞不少軍事等設施。如果按照這些經濟學家的思路,利比亞發(fā)了,它迎來了難得的災后重建的機會,也將提供就業(yè)。 經濟學家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經濟增長的目的在于累積財富,而不是損耗財富。無論是地震等自然災難,還是戰(zhàn)爭等人為災難,都會損耗財富,而災后重建不過是通過消耗現(xiàn)有的財富,來逐漸恢復以往原本就有的設施。 其實,經濟學家所犯的錯誤,早在19世紀,就被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駁斥過,他那篇《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論文,已經成為經典之作。巴斯夏認為,窗子玻璃被打碎,雖然讓生產玻璃者和安裝玻璃者受益了,窗子的主人卻受了損失,如果不買這塊新玻璃,窗子的主人可把錢用到別的消費上去,當然也可以為就業(yè)等作貢獻。 同樣,假如沒有地震災難,日本人可以把現(xiàn)在用于災后重建的資金,來做其他領域的投資,更可以增加就業(yè),更能推動經濟發(fā)展。與地震后的災后重建所不同的是,這種增長是在原有財富累積基礎上的增長,是創(chuàng)造了新的財富。 但是,經濟學家的謬論,卻被很多當政者所接受。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視質量管理,導致大量豆腐渣工程問世,剛鋪好的道路還沒有怎么使用,就因為質量低劣重新建,這樣做的結果是:GDP增長了,就業(yè)提高了,地方政績上來了,而經濟發(fā)展最根本的內涵——財富,卻被損耗了。這些白白浪費的財富,卻沒有進入經濟學家的眼簾。 最可悲之處莫過于此。 中國現(xiàn)在最需要反思的,就是這一點,我們發(fā)展經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GDP這個數字本身,還是累積財富,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如果是后者,那么,我們就必須從損耗財富、片面追求GDP的誤區(qū)中走出來,讓經濟學回歸它的本源——它應該是為人服務,而不是為某個毫無意義的數字服務。 實際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中國所進行的結構調整,也應該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災難不會真正拉動經濟增長,以污染環(huán)境、損耗資源為代價的低質量的投資、建設,也不會推動經濟增長。任何經濟增長,都必須以累積財富為目標,以不斷提升人民的幸福感為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