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東一位菜農因蔬菜價格暴跌而自殺震驚了輿論,“菜賤傷農”問題引起人們的熱烈議論。農民因糧食、蔬菜、水果價格低、銷路不暢而虧本、破產,甚至自殺的事件其實差不多每年都能聽到,只是每年發(fā)生的地點和時間、種植的品種有所不同而已。 豐收與歉產,農民都成為受害對象。這個老問題沒有解決,說明過去的辦法沒有解決根子問題。國家將糧食生產定位于某種程度的公共品,對其給予補貼,但是蔬菜生產享受補貼的地區(qū)還不多,補貼的力度也不足,且沒有系統(tǒng)化。由于蔬菜與糧食都是民眾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消費品,從理論上,蔬菜也是公共品,也應該同糧食生產一樣享受財政補貼。不僅如此,蔬菜與糧食相比,在品質上有重大差異,糧食保存時間長、蔬菜保存時間極短,所以對于蔬菜的生產,補貼和支持力度應該更大。 給蔬菜生產有效充足的補貼,與農產品的供求屬性有關。我們知道,農產品的價格需求彈性一般是非常小的,換句話說,農產品供應和需求量的的微小變化,就會引起價格很大的起落變化,所以在豐收時,由于供應量大增,就會讓銷售的價格下降得非常厲害。如果第二年農民由于受到重創(chuàng)而減少生產,則第二年由于需求超過供應,就會造成終端銷售價格暴漲而傷害平民,這也是那些“蒜你狠”、“姜你軍”炒作的基礎。這也是各國給予糧食生產以補貼的理論基礎之一。由于蔬菜的保存時間極短,所以其需求價格彈性比一般糧食產品更大,蔬菜生產者遭受的風險比糧食更大,所以蔬菜生產需要社會關注,菜農更需要被照顧。 對于菜農極其容易受傷害的處境,與目前對于菜農生產基本上給予忽視或者是照顧很少的境況是非常對立的。而要解決菜農的弱勢和容易受到損害的處境,可以考慮按照公共品服務的辦法,對于菜農給予特別的補貼與照顧。 至于補貼方式,可以參照糧食補貼的辦法,按種植面積給予進行,補貼的標準,應該是種子、棚建、人工投入等直接成本,只要有種植就有補貼。拿此次自殺的山東菜農例子來說,如果按照一個菜農人工補貼每年1萬元,全家1.5個人工種菜的話,加上種子、棚建的補貼,6畝地的蔬菜種植,可以獲得大約2萬元的補貼,即使菜價再低,這個補貼足可以讓他全家維持基本的生活和支出,也就能夠在來年繼續(xù)再生產,從而不至于走上絕路。補貼的錢應該主要由財政轉移支付來解決,地方也應該按比例支付一部分。 蔬菜從田間走上城市居民餐桌,在空間上和時間上都有一個流程,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生障礙,都會倒過來傷害到菜農,所以不僅對蔬菜生產應該給予補貼,流通領域也應該給予補貼。在整個流程中,最大的一部分是運輸物流成本。現(xiàn)在有些地方對于蔬菜運輸的過路費免收或者減收,但是據聞有些地方這些政策執(zhí)行得并不到位。為解決這一問題,要加大政策力度,全國范圍內運輸蔬菜的車輛,應該一律免收過路費。在物流成本中油費是大頭,因此,運輸蔬菜的車輛的油費也應進行補貼。可以讓那些運輸蔬菜的車輛,在始發(fā)地取得運輸蔬菜的憑證,再在銷售終端地取得運輸完成的憑證,然后再根據憑證來領取油費補貼,而這筆開支也完全可以由各級財政來給予解決。 蔬菜批發(fā)和零售環(huán)節(jié)費用也很可觀,費用過高即傷害消費者,也會倒過來傷害菜農,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財政也應該給予補貼。目前一些城市的室內菜市場,提供攤位的方面往往是商業(yè)化運作,導致攤位費畸高,導致菜販和消費者雙雙為高攤位費買單,所以需要還菜市場為公益服務的角色,把其作為公共品免費提供給菜販。提供和管理這些攤位的費用,應該由當地財政給予解決。 如果將蔬菜從種植到零售環(huán)節(jié)都視為公共服務且給予全流程補貼的話,蔬菜生產者的抗風險能力將會得到增強,蔬菜供應也將更加穩(wěn)定,終端消費價格也更加合理,這樣菜農、蔬菜運輸者、消費者的利益都可以得到維護,也就不會出現(xiàn)“菜貴傷民”和“菜賤傷農”這類現(xiàn)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