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看建筑爆破現場,沈陽是個可一飽“眼!钡牡胤。2007年,投資2.5億元興建的沈陽五里河體育場“夭折”在其第18個年頭;2008年,23層的天涯賓館消失;2009年,亞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只有15歲的沈陽夏宮在兩秒鐘內變成一座廢墟。短命市政建筑頻頻出現,讓公眾十分不解。
事實上,市政建筑短命的現象不僅在沈陽,在全國許多地方都非常普遍。比如“堅固得像碉堡一樣”的青島市著名地標建筑青島大酒店建成僅20年,杭州西湖邊的最高樓浙江大學湖濱校區(qū)3號樓建成僅13年,南昌著名地標五湖大酒店建成僅13年,耗資3000多萬元的?凇扒晁苯ǔ蓛H10年……對這些建筑的短命,人們在心疼之余也氣憤難耐。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的官員表示,我國每年新建建筑面積達20億平方米,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鋼筋,而建筑的平均壽命卻只能維持25年至30年。而根據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筑為50年至100年。難怪有人感慨:“我們有5000年的歷史,卻少有50年的建筑”。相比之下,英國、法國、美國的建筑平均使用壽命分別為132年、85年和80年。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我國城市面貌可謂日新月異,與這一過程相伴的高樓大廈的短命,卻耐人尋味、令人深思。每一個短命建筑的倒下,總有一些冠冕堂皇的語言為其粉飾。不少地方換一屆政府搞一個規(guī)劃,一任領導一個做法,拆了建、建了拆,看上去城市面貌不斷變化,實際上卻為此付出了許多不該付的代價,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
市政建筑的短命,從一個側面暴露出一些領導干部在發(fā)展理念上的偏差。那些動輒幾千萬元、數億元的投資,在規(guī)劃設計之時,就應當充分考慮到長遠,使用公共財政建設的項目,更是需要高度審慎。短命建筑頻現的問題不容輕視,相關部門還須加強監(jiān)督和管理,完善制度,加強審核,避免這種重大浪費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