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長跨海大橋青島膠州灣大橋舉行了通車儀式。然而,人們驅(qū)車行駛在大橋上時卻發(fā)現(xiàn),很多隔離護欄的螺栓沒擰緊,有的地方甚至還沒安裝隔離護欄。青島膠州灣大橋工程處的負責人說,要把護欄和照明燈全部裝好大概還要兩三個月。(7月5日中央電視臺) 未完工先通車的事實,與“世界上已建成最長跨海大橋”的名頭擺在一起,實在是不夠協(xié)調(diào):這么大的重點工程項目,居然為了趕期通車而不顧一切,公共安全究竟被擺在了怎樣的位置? 為了趕工期、塑形象,違背基建常規(guī)鬧出各種亂子,甚至釀成慘烈的災禍,并不罕見。類似的負面教材理當為后來者警戒,但事實卻并不盡然,膠州灣大橋未完工先通車,顯然又是一個新鮮的注腳。人們不禁要問:讓膠州灣大橋“早產(chǎn)”兩三個月通車,究竟是誰的主意,又是基于何種需要?倘若出現(xiàn)安全事故,誰又承擔責任呢? 最令人費解的是:已通車的膠州灣大橋如何通過安全驗收?難道那些參與驗收的專家看不見隔離護欄上沒擰緊的螺栓,甚至根本沒安裝的護欄嗎?假若安全驗收可以如此走過場,驗收專家閉著眼睛就敢在驗收報告上簽字,公共安全還如何保證? 膠州灣大橋客車收費標準是最低50元,來回就是100元,被網(wǎng)友戲稱為“全國最貴”。雖然是未完工先通車,但通行收費肯定不會因此降低。那么,讓尚未完工的大橋提前開始收費,算不算五部委正在治理的交通亂收費?好在由于收費太高,大橋車流量并不是很大,從而讓工程隊在通車后繼續(xù)施工也并不太妨礙交通,但提前兩三個月通車,會否就有多收費的考慮? 無論一座大橋的意義被怎樣解讀,對公眾而言,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兩個:一是安全性,二是性價比。很多人因為高收費而打消了走跨海大橋的念頭,那是覺得性價比不值得或根本消費不起。然而,安全性卻必須首先保證,否則,所有的意義解讀都是空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