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消費讓老外賺大錢不明智
2011-07-07   作者:尹衛(wèi)國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字號
  據(jù)《人民日報》報道,奢侈品該不該降稅?專家有兩種聲音,“降稅說”認為,一些中高檔產(chǎn)品已成為人們改善生活品質的必需品,應該降低稅率。反對聲音說,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征高稅起到了調節(jié)貧富差距作用。
  筆者觀點是,高稅率導致國人出國購買奢侈品,讓老外賺大錢不明智。不久前世界奢侈品協(xié)會發(fā)布報告稱,2010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達到107億美元,成為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而中國人在國外奢侈品消費累計達到500億美元,全球第一。
  國內奢侈品消費市場份額僅占境外市場的21.4%,何以出現(xiàn)這般巨大反差?國人為何舍近求遠到海外購買奢侈品?原因在于中國奢侈品消費稅率乃全球最高,相同品牌、相同質量的商品,國內市場零售價普遍高于國外。
  500億美元的購買力讓老外樂開了花。朋友從歐洲旅游歸來,說巴黎大大小小的奢侈品商店老板,看見中國游客都是畢恭畢敬,笑逐顏開,在他們看來,中國人花錢比日本人更爽。
  奢侈品涉稅范圍較寬,中國公民從海外購買的奢侈品主要是名牌服裝、皮鞋、皮包、化妝品等,目前中國對這些來自國外的奢侈品征稅比歐美日等國高出一倍以上。對奢侈品消費課以重稅或許有兩方面考慮,一是增加稅收;二是限制消費。
  但筆者以為,稅收過高反而冷落了國內奢侈品市場,適當降低稅率,將流失國外的500億消費吸引到國內,所創(chuàng)造的稅收總量肯定高于目前對107億消費額的征稅。
  至于通過重稅限制奢侈品購買似乎很徒勞,事實上奢侈品消費是堵不住的,堵住了國內市場,等于把消費能力“趕”出國門,給老外送鈔票,導致巨額稅收流失。奢侈品消費繁榮源于中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政府要做的是堵死公款消費奢侈品,防范奢侈品市場的腐敗,而不是堵私人消費。
  據(jù)預計,中國將在2012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目前奢侈品消費被老外賺大錢的現(xiàn)狀亟待改變,只有當國內奢侈品價格與國外市場差不多,消費者才會選擇家門口購物,國內消費市場才能火起來,這樣既增加政府稅收,又方便國人消費,還能拉動就業(yè),且能促進國內奢侈品牌的繁榮。目前,中國只是奢侈品消費大國,非生產(chǎn)大國,這是一塊令人焦慮的“短板”。
  據(jù)《人民日報》報道,奢侈品該不該降稅?專家有兩種聲音,“降稅說”認為,一些中高檔產(chǎn)品已成為人們改善生活品質的必需品,應該降低稅率。反對聲音說,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征高稅起到了調節(jié)貧富差距作用。
  筆者觀點是,高稅率導致國人出國購買奢侈品,讓老外賺大錢不明智。不久前世界奢侈品協(xié)會發(fā)布報告稱,2010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達到107億美元,成為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而中國人在國外奢侈品消費累計達到500億美元,全球第一。
  國內奢侈品消費市場份額僅占境外市場的21.4%,何以出現(xiàn)這般巨大反差?國人為何舍近求遠到海外購買奢侈品?原因在于中國奢侈品消費稅率乃全球最高,相同品牌、相同質量的商品,國內市場零售價普遍高于國外。
  500億美元的購買力讓老外樂開了花。朋友從歐洲旅游歸來,說巴黎大大小小的奢侈品商店老板,看見中國游客都是畢恭畢敬,笑逐顏開,在他們看來,中國人花錢比日本人更爽。
  奢侈品涉稅范圍較寬,中國公民從海外購買的奢侈品主要是名牌服裝、皮鞋、皮包、化妝品等,目前中國對這些來自國外的奢侈品征稅比歐美日等國高出一倍以上。對奢侈品消費課以重稅或許有兩方面考慮,一是增加稅收;二是限制消費。
  但筆者以為,稅收過高反而冷落了國內奢侈品市場,適當降低稅率,將流失國外的500億消費吸引到國內,所創(chuàng)造的稅收總量肯定高于目前對107億消費額的征稅。
  至于通過重稅限制奢侈品購買似乎很徒勞,事實上奢侈品消費是堵不住的,堵住了國內市場,等于把消費能力“趕”出國門,給老外送鈔票,導致巨額稅收流失。奢侈品消費繁榮源于中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政府要做的是堵死公款消費奢侈品,防范奢侈品市場的腐敗,而不是堵私人消費。
  據(jù)預計,中國將在2012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目前奢侈品消費被老外賺大錢的現(xiàn)狀亟待改變,只有當國內奢侈品價格與國外市場差不多,消費者才會選擇家門口購物,國內消費市場才能火起來,這樣既增加政府稅收,又方便國人消費,還能拉動就業(yè),且能促進國內奢侈品牌的繁榮。目前,中國只是奢侈品消費大國,非生產(chǎn)大國,這是一塊令人焦慮的“短板”
  凡標注來源為“經(jīng)濟參考報”或“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chǎn)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jīng)濟參考報社,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xiàn),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著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yè)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jīng)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jīng)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