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繼續(xù)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別是公租房建設。公租房面向城鎮(zhèn)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yè)無房職工和在城鎮(zhèn)穩(wěn)定就業(yè)的外來務工人員,以小戶型為主,單套建筑面積以40平方米為主,租金標準結(jié)合當?shù)貙嶋H、按略低于市場租金的原則合理確定。 這項政策的亮點可圈可點:不光明確了公租房單套建筑面積以40平方米為主,還將住房保障的陽光雨露灑向了“外來務工人員”,著眼實際。從住房需求角度來看,倒也“精準”,果真照此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不失為一項有力的民生舉措。 理想很豐滿,但現(xiàn)實往往很骨感,尤其是很多住房政策,好經(jīng)往往讓歪嘴和尚給念歪了,此前就曾出現(xiàn)過“住經(jīng)適房開寶馬”、保障性住房“租轉(zhuǎn)售”、“限購令”變“催購令”、“限價令”變“漲價令”等現(xiàn)實尷尬,具體到公租房建設上來,要想豐滿的理想照進現(xiàn)實,保持政策不走樣,還需解決好三大難題: 一是標準難題。何為收入“中等偏下”?各地執(zhí)行時差之毫厘,保障范圍就可能謬以千里。再說,按照以往慣例,保障性住房的重要門檻之一就是戶籍,這里所說的“外來務工人員”,在申請公租房時是否也要被戶籍的篩子篩一遍?還有“以小戶型為主,單套建筑面積以40平方米為主”,且不說“小戶型”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單說“以40平方米為主”就有很大的彈性空間,99%是“為主”,51%也算“為主”,都控股比例了嘛,到底“為主”到什么程度?根據(jù)北京市公布的建設導則,其4種公租房戶型中,就有50平米、60平米左右的,面積大意味著租金高,40平方米的單套建筑面積能否“為主”到位,也是一個未知數(shù)。最后,按“略低于”市場租金價格出租,“略低”的標準也需要細化,否則就很可能出現(xiàn)公租房租金貴過市場租金的怪象。 對此,迫切需要一個嚴謹?shù)木唧w標準,不能將“解釋權(quán)”歸于各地,否則你走你的路,我過我的橋,公租房政策能否最大限度地惠及保障人群,實難預料。 二是資金難題。很多地方建起商品房來不遺余力,可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油水就不可同日而語了,尤其是建設公租房、廉租房,地方政府不僅要倒貼土地,且投入資金回籠周期過長,大多不太積極,即便是硬著頭皮上馬,也有些心有旁騖。因此,這項公租房善政能否惠及民生,關鍵要看錢從哪里來。財政投入?很多地方已然捉襟見肘;地方發(fā)債籌資?地方債務規(guī)模已很龐大,且發(fā)債多以土地為抵押,如今房價僵持,常見土地流拍,地方債似乎也不足依賴。不過,將住房公積金收益?顚S媒ㄔO公租房,既能解資金之困,也符合公積金的安居本意,不失為一種兩全之策。 三是分配難題。眾所周知,盡管保障性住房建設看起來如火如荼,但目前公租房、廉租房仍屬稀缺資源,分給誰不分給誰,這是一個棘手問題,如何建立公開公正公平透明的分配機制,也是重中之重。鑒于此前保障性住房出現(xiàn)的諸多尋租丑聞,以及連搖號都出現(xiàn)作弊現(xiàn)象的客觀現(xiàn)實,想來誰也無法對公租房的公平分配保持天然的淡定,假如“以售代租”、“內(nèi)部認租”、騙租等丑聞故伎重演,相關配套制度也理應未雨綢繆,嚴陣以待。 樓市風云激蕩,有些政策初衷雖好,卻屢遭扭曲異化,大建公租房雖是惠民工程,但個中難題何止上述贅言? 因此欲圓公租之夢,須有攻關克難的決心和制度配套,如此,骨感的現(xiàn)實才能變得豐滿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