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鐵路融資困境亟待體制突破
2011-11-03   作者:孫西軍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鐵道部近期將獲得超過2000億元的融資支持,確保其資金償付和重點項目的推進,以及配套項目的優(yōu)化完善。飽受資金困擾的鐵路資金緊張情況在政府的支持下將大大緩解。但筆者認為,鐵路建設資金來源太單一,僅靠舉債度日很難從根本上解決資金緊張狀況。從長遠來看,鐵道部門不得不考慮多元化的市場融資渠道。
  其實,鐵路建設多元化融資是近幾年的老話題了,早在2008年,針對全國鐵路建設出現的巨大資金缺口,鐵道部曾主動出臺文件,扶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鐵路建設經營,此舉被認為是打破鐵路投融資政策門檻的重要表態(tài)。然而,三年多過去了,投資多元化的市場融資模式沒有任何形成的跡象,尤其是民營企業(yè)資本仍不敢向鐵道部伸出“橄欖枝”,并沒有出現民營資本大規(guī)模進入鐵路領域的現象,甚至沒有獲得投資者應有的反響。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在筆者看來,一方面,民營資本進入鐵路建設項目,沒有話語權。鐵路投資雖數量大、周期長,但風險也小、收益穩(wěn)定,對民營資本而言,這一具有高成長性的領域還是頗具誘惑力的。但是,作為單體的民企,其資本實力與國有鐵路相比,無疑是“螞蟻”遇到“大象”。如何保障自身的話語權,如何獲得穩(wěn)定、可靠的投資收益,相對于“大象”,“螞蟻”顯然對規(guī)則更具依賴性。
  更為重要的是,鐵路行業(yè)政企不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yè)必須成為市場主體才能從事正常的經營活動。但迄今,鐵路由于尚未實現政企分開,鐵路運輸企業(yè)仍然是鐵道部的行政隸屬單位,在此體制下,鐵路建設項目幾乎都是在部門內封閉運行,客運基本為獨家壟斷經營,鐵路運輸業(yè)并不具備基本的經營權利和職能。沒有自主經營權,民資、外資進入就意味著喪失可以對自己財產行使的完整法人權利,這就大大打消了民營資本投資鐵路的積極性。
  筆者認為,要想激活民間資本投資鐵路建設的熱情,現在首要的任務是必須打破鐵路系統(tǒng)的“政企合一”體制,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如果鐵道部本身的問題不解決,僅靠舉債還債,鐵路建設很難穩(wěn)健發(fā)展,鐵道部面臨的危機也將越來越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