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市場預期的相一致,10月份CPI終于如期降至5.5%,通貨膨脹的拐點似乎得以確認,在全球保增長的主基調下,各國已經紛紛加入了寬松陣營,中國貨幣政策應不應該全面寬松?
其實,全球并非真“差錢”。數據顯示,當前全球總體流動性寬裕度高于金融危機之前,但金融市場流動性開始趨緊。為應對金融危機全球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2008年金融危機至今美元流動性增長了2.3萬億美元,全球廣義貨幣供應M2已接近60萬億美元左右。市場感到流動性緊張主要是因為債務危機下的金融“去杠桿化”和市場的“去風險化”讓這些流動性“藏”了起來。
因此,全球重拾“二次寬松”或繼續(xù)長期維持利率,不但會延誤發(fā)達國家本應采取的必要去杠桿化措施,致使資源配置不當,也為發(fā)生嚴重的金融扭曲埋下禍根。對于新興市場而言,化解債務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2012年,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壓力繼續(xù)明顯高于發(fā)達國家。根據IMF的預測,2011年和2012年新興市場整體的通脹預估值分別為6.9%和5.6%,而同期發(fā)達市場整體的通脹水平僅為2.6%和1.7%,相對更高的通脹壓力使得新興市場難以通過放松貨幣來沖抵財政鞏固的負面效應。在全球超低利率水平下,新興經濟體資產價格繼續(xù)膨脹,私人部門負債迅速增加,并可能引發(fā)系統性金融風險。
當前的中國經濟同樣面臨內憂外患,不能忘記08年金融危機貨幣寬松刺激政策所帶來的后遺癥依然在發(fā)酵,更不能打破在保增長與抑通脹之間已經取得的“微平衡”。從明年形勢看,盡管通脹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問題,但壓力依然存在,一旦放松可能招致反彈,因此,應該以我為主,堅持既定的政策立場,中國經濟不能再為廉價貨幣而買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