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異常關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究竟是人民幣匯率“假摔”,營造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市場氛圍,還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趨勢性逆轉?我們不妨從幾個角度剖析。 先來看備受關注的人民幣匯率“跌!笔录。截至12月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3342,較上月底下跌140個基點。根據(jù)外管局交易規(guī)則,每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由央行授權外匯交易中心公布,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在中間價上下萬分之五范圍內(nèi)交易。也就是說,觸及“跌!币矁H僅是針對當日的中間價,并非針對上一交易日的中間價。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持續(xù)下跌,已反映貨幣當局旨在推動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意圖。而盤中觸及跌停,則更多反映了市場對于人民幣的貶值預期。為什么在長期升值預期比較明確的背景下,會出現(xiàn)較為強烈的短期貶值預期呢? 一種解釋是人民幣升值過度,需要修正。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顯示,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1年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30.24%。根據(jù)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16.59%,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7.81%。 另一種解釋是支撐人民幣持續(xù)升值的力量在弱化,甚至發(fā)生逆轉。對于均衡匯率,不管在理論上和實踐中,均難以觀察或者判斷。那么只能從市場化的因素中,去推測人民幣的升值潛力或者趨勢。 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升值,可以看作是幣值低估和對人民幣需求釋放的回應。人民幣需求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進口中國商品需支付人民幣。雖然中國出口的商品以外幣計價,但通過結匯,央行還是向市場投放了人民幣,滿足了這部分需求。其二是參與中國的實業(yè)投資,最終還是通過央行結匯來滿足。其三是參與中國的資產(chǎn)投資,比如QFII和房地產(chǎn)基金,還有部分參與民間借貸。在上述對人民幣的需求項中,第一項和第三項的流動性較好,最有可能出現(xiàn)逆轉。 再來審視當前的經(jīng)濟形勢,我們就不難理解人民幣需求的放緩。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且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mào)易伙伴,勢必影響中國的出口。海關統(tǒng)計顯示,10月份出口1574.9億美元,增長15.9%,同比增速已連續(xù)下滑,不排除未來下滑至個位數(shù)。此外,海外市場開始看空中國經(jīng)濟。在此背景下,資產(chǎn)價格難以作為,流動性不足就是較好的注解。10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凈減少249億元,為三年來首次下降。 回顧近期B股走勢,我們似乎已看到了資金出逃的跡象。對比央行10月份外匯占款凈減少,不難看出企業(yè)和個人有較強的購匯需求,對人民幣的需求自然反向變動。從全球經(jīng)濟格局來看,資金回流美國不可避免,必將支撐美元走強,并對人民幣匯率形成較大壓力。 因此,短期看,“熱錢”流出加劇了人民幣的貶值預期,中期看,美國經(jīng)濟復蘇,中國經(jīng)濟能否軟著陸尚存不確定性,也削弱了人民幣的升值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