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過討薪難的“合同門檻”
2011-12-15   作者:周人杰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又到歲末,農民工欠薪問題再度成為焦點。一項覆蓋京、渝、滬、深四地的調查發(fā)現,75%的建筑工人竟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成為“討薪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勞動合同是依法保障農民工維護權益、獲得報酬的重要依據。一些用工企業(yè)執(zhí)意不簽合同,意圖就在于模糊甚至否認勞動關系,為拖欠、少付、不付農民工薪水埋下伏筆。合同的缺失,不僅將農民工權益保護置于不確定的尷尬境地,也增加了行政執(zhí)法、訴訟調查與司法執(zhí)行的成本。以司法解決欠薪問題的渠道,因此遭遇“合同門檻”。
  其實,農民工并非不知道合同的重要,他們往往沒有條件和能力去要求簽訂勞動合同,遑論在沒有合同的情況下與欠薪者對簿公堂。諸多媒體報道展示了這樣的“勞動生態(tài)”:投訴企業(yè)不簽合同的農民工,卻被勞動監(jiān)察部門告知“它簽你就干,不簽你就走人”;告到法院,高昂的花費、漫長的等待也讓訴訟之路難以走通;即便勝訴,執(zhí)行往往也遙遙無期。依法討薪尚且如此難,那些因證據不足在法律上處于不利地位的農民工,又該如何討回基本權益呢?
  在行業(yè)利益鏈條的最末端,農民工的“議價能力”本就有限。很大程度上,法律是他們合理合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最終手段。如果反映問題無效、解決問題無門,就難免會有極端之舉。從跳橋跳樓、斷指斷肢到拜神拜官,這背后,不僅是一個群體無奈的抗爭,更是訴求表達、權利救濟渠道的阻塞。
  75%的建筑工人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打通農民工權利救濟渠道的緊迫性,也提出了農民工維權的一個新難題。盡管《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對不肯簽訂合同的企業(yè)都有明確的處罰規(guī)定,盡管法律嚴格保護那些沒有合同但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工人們,但當前更普遍存在的現象是:一些企業(yè),尤其是建筑領域的企業(yè),往往利用農民工的弱勢與自我保護能力不足而只作口頭約定,將自己立于“不敗之地”;而面對用工形式的臨時性、分散性與分包性,法律與監(jiān)管又還有空白,更給農民工討薪制造了難度。
  應該看到,針對當前一些“討薪”新問題,從高層到各地都展開了及時研究,提出新對策,前不久,人社部要求的各地限時處理集體勞動報酬爭議和小額爭議,九部委也組成聯合執(zhí)法檢查組,依法嚴厲打擊惡意欠薪等勞動用工領域違法犯罪行為。這些,讓人看到解決“常態(tài)化服務”不暢的積極努力。
  但這終究也只是一種“應對性服務”。如何告別“年底突擊討薪”的窘況?如何破解“運動式討薪”的困局?恐怕,需要從制度建設,從常態(tài)化服務,從流動人口的管理創(chuàng)新等方面著力。討薪難要跨過“合同門檻”,還必須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農民工的社會地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幫農民工討薪,靠得住的還是機制 2011-12-07
· 比亞迪前員工起訴公司討薪 2011-06-30
· 比亞迪前員工起訴公司討薪 加班越多工資越少 2011-06-30
· 住建局無權規(guī)定討薪追刑責 2011-05-09
· 從用工荒想到討薪難 2011-02-1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