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財政的重心應是減稅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
2012-01-10   作者:記者 金輝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社科院所長訪談錄

  經濟參考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握穩(wěn)中求進的總基調,您認為,2012年的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在哪里?
  高培勇:2012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總體格局應保持中性,不宜對當前歐美經濟形勢呈現的新一輪震蕩反應過度。在財政政策上,也就是應保持名為“積極”、實為“穩(wěn)健”的格局。具體而言,那就是將財政赤字維持在10000億元上下的水平,包括用舉借國債方式彌補的赤字和動用中央預算穩(wěn)定調節(jié)基金彌補的赤字。在此空間內,相應實施增支和減稅兩種舉措。其中,結構性減稅應當成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所在。

  經濟參考報:那您認為,結構性減稅主要減哪些稅?調整路徑是怎樣的?
  高培勇:從2011年我國稅收收入結構的格局可以看到,我國稅收收入的70%以上都是間接稅。而間接稅作為價格的構成要素之一,通?芍苯忧度肷唐肥蹆r之中,屬于可通過價格渠道而轉嫁的稅;我國稅收收入的90%以上,都是由企業(yè)繳納的稅。而由企業(yè)繳納的稅,作為其生產或經營成本的構成要素之一,通常也要極力擠入商品售價之中,屬于有可能通過價格渠道而轉嫁的稅。
  調整的方向是在適當降低宏觀稅負水平的前提下,減少間接稅,增加直接稅;減少來自于企業(yè)繳納的稅,增加來自于居民繳納的稅。
  將結構性減稅的謀劃放入如此的背景之下,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肯定會接踵而來:可以也應當進入結構性減稅視野的,主要是那些由企業(yè)繳納、走價格通道轉嫁的間接稅。
  具體而言,在2012年,政府實施減稅的重點應在于流轉稅。在增值稅、營業(yè)稅和消費稅等三大流轉稅稅種中,又應以增值稅為主。為什么這樣說呢?其理由有如下三點:
  其一,增值稅的“擴圍”改革試點方案已經公布,營業(yè)稅終歸要被增值稅“吃掉”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倘若不同時出臺其他的配套措施,“擴圍”后的增值稅收入所占份額,將一下子竄升至50%以上。故而,從減少間接稅、增加直接稅的方向論,減稅的主要對象,無疑應當鎖定份額最大、收入最多的稅種———增值稅。
  其二,在間接稅(流轉稅)中,如前述的情形,增值稅不僅塊頭兒最大,而且還要逐步“擴圍”至營業(yè)稅的地盤。故而,從減稅效應最大化的初衷論,減稅的主要對象,當然要鎖定于企業(yè)法人所繳納的份額最大、收入最多、呈進一步增長態(tài)勢的稅種———增值稅。
  其三,增值稅“擴圍”或稱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的改革試點方案已經公布,可以抓住增值稅“擴圍”改革的契機,同時推出降低稅率措施。兩者雙管齊下,實現增值稅稅收負擔水平較大幅度下調。

  經濟參考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談到,2012年要推進房產稅改革試點,您認為,政策措施能否達到預期目的?執(zhí)行的難點在什么地方?
  高培勇:從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載入“穩(wěn)步推行物業(yè)稅”的內容算起,房產稅改革已經歷時8年有余。滬渝兩個城市的試點也已歷時1年。從總的方面看,改革試點有進展,但仍面臨著相當的困難。其所積累的經驗,尚未達到向全國推廣的時候。
  我國房產稅改革試點的真正難點,始終鎖定于能否對存量而非增量房征稅。對存量房征收房產稅,才是我們在房產稅改革試點中面對的真正考驗,才屬于房產稅改革試點中真正較勁的地方。
  問題是,這恰恰觸動了我國現實稅收征管機制的“軟肋”。我曾多次論證過,我國現實稅收征管機制的基本圖景就在于“間接”+“截流”。所謂“間接”,指的是,除了少許的例外,它基本上只適于征收間接稅,而不適于征收直接稅。所謂“截流”,指的是,它基本上只能征以現金流為前提的稅,而不能征存量環(huán)節(jié)的稅。適用于存量房的房產稅總要對房地產所有人征收,所以,它必須直接面對自然人納稅人,而不能繞開自然人或通過法人納稅人間接征收。適用于存量房的房產稅也總要以房地產的存量價值為基礎征收,所以,它必須面對存量稅源的征管,而不能局限于流量或搬用適用于流量的征管安排。
  然而,這又絕非易事。無論如何,我們必須看到,對存量房征稅試點所挑戰(zhàn)的,不僅僅是重慶市一個地方的稅收征管機制,而是整個中國的稅收征管機制。注意到中國長期沿襲的“政府管單位,單位管個人”的傳統(tǒng)管理模式,還可以進一步說,它所挑戰(zhàn)的,也不僅僅是中國稅務系統(tǒng)的管理機制,而且是整個中國社會的管理機制。所以,重慶市也好,上海市也罷,房產稅試點的目標和焦點,應當也必須瞄準于:找到一種可對接存量住房且適用房產稅通行規(guī)則的“可持續(xù)”和“可復制”的征管機制安排。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明年實施積極財政和穩(wěn)健貨幣政策 2011-12-10
· 抑通脹 積極財政政策應發(fā)力 2011-05-09
· 積極財政之“積極”已今非昔比 2010-12-30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