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者比重事關消費驅動力強弱
2012-02-13   作者:梁達(高級統(tǒng)計師)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尚未成為推動消費擴張的主要驅動力,表現為收入增長緩慢,消費水平不高,與高收入群體的消費差距拉大,實際購買能力減弱,這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整體消費的有效擴張和可持續(xù)增長。

  國際經驗表明,中等收入者在一個社會所占比重越大,這個社會就越穩(wěn)定。我國作為發(fā)展中大國,應該把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其核心是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使我國的廣大中低收入者逐步轉變?yōu)橹械仁杖肴后w,以其消費能力為支撐,使我國逐步成為國內市場規(guī)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

  一、多種因素使廣大中低收入者尚未成為消費主體

  目前,我國中低收入居民消費率和消費水平偏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限,這是由現階段經濟發(fā)展水平、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公共服務體系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盡管未來中國消費需求的潛力和空間巨大,但要充分釋放仍面臨諸多約束。
  一是收入差距直接導致消費差距過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從整體上實現了高速增長,但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不僅表現為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區(qū)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不同行業(yè)之間收入差距也較為嚴重,壟斷性行業(yè)工作人員的收入明顯高于一般行業(yè)工作人員的收入。
  從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看,2011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達3.13:1,2010年該收入比為3.23:1。從城鎮(zhèn)居民內部看,2010年城鎮(zhèn)居民高收入戶與低收入戶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03年的5.30∶1擴大到2009年的5.57∶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則由7.33∶1擴大為7.95∶1。另據測算,2010年我國行業(yè)間工資收入最高與最低之比為4.2:1,而世界上多數國家行業(yè)間差距在1.5至2倍左右。壟斷性行業(yè)員工享受高工資高福利,必然擠壓其他行業(yè)的員工工資收入,造成收入差距擴大。
  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直接擠壓居民消費需求空間,成為抑制消費支出的因素之一,使巨大的潛在購買力難以充分釋放。一般而言,低收入居民的消費傾向高于高收入居民,農村居民的消費傾向高于城鎮(zhèn)居民。據統(tǒng)計,2010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最低10%收入組居民消費傾向(居民消費支出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0.995,而最高10%收入組為0.618。可見收入差距對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較大,低收入居民的消費傾向遠高于高收入居民,中低收入群體一年中除消費外基本無多少余錢。
  二是中低收入居民大部分余錢難以形成有效購買力。
  據統(tǒng)計,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從1978年的210.6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347401億元,年均增長25.2%。盡管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居高不下,潛在購買力較強,但由于居民負擔重,社會保障水平低,儲蓄多數是為了防病、子女教育等不時之需,并不能形成即期有效需求。
  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居民用于醫(yī)療保健的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是較高的。我國城鎮(zhèn)居民用于醫(y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由2003年的人均476元增加到2010年的871.8元,年均增長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6.5%。高價藥品與高額的醫(yī)療服務費,成為多數居民難以承受的支出。
  三是社會保障水平較低仍使不少居民謹慎消費。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著居民對未來風險的預期,進而影響居民的當前消費。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收入比重與其他國家相比,顯然較低。2010年,我國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占財政收入比重僅為11%,而最高的德國2006年達到56.7%,法國達到42.1%,美國達到35.2%。
  在發(fā)達國家,由于社會積累了足夠的財富,他們對于已失去勞動力的老弱群體給予了較為充足的照顧。而我國新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正在建設過程之中,人們對未來的生活保障預期存在著不確定性,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據統(tǒng)計,城鎮(zhèn)居民有近四分之一的收入要支付教育、醫(yī)療保健和居住三大支出,如果加上購房支出,則這一比重要更高。因此,盡管城鄉(xiāng)居民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結余購買力,儲蓄率較高,但并不表明會產生強盛的現實購買力。
  四是高物價抵消了部分中低收入群體的購買力。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通脹意味著其財富水平一定程度的縮水,逐漸攀高的物價水平,不斷抬高中低等收入者的生活成本。尤其是目前中低收入群體的通脹預期普遍較高,人們會改變自己的投資和消費行為,盡可能多地增加儲蓄而減少即期消費。為了減少收入降低帶來的壓力,人們外出餐飲、娛樂、旅游的比重會降低,從而影響到這些行業(yè)的營業(yè)收入。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居民消費心理及行為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多數居民消費更趨于謹慎,對價格的敏感度提高,不少中低收入消費者又回歸到捂緊錢包、精打細算過日子,持幣待購行為較為明顯。

  二、壯大中等收入比重關系到能否盡快建立消費主導型發(fā)展模式

  龐大的中等收入者是社會的穩(wěn)定器。中等收入比重高的社會不僅有利于社會創(chuàng)新的管理,而且會大大地降低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成本。
  其一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擴大內需、支撐經濟增長的需要。
  據分析,到2015 年,中國國內市場消費有可能從目前占世界的5.4%上升至l5.6%左右,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要擴大內需,就得讓消費者有錢可花,積極消費,舍得花錢。而只有當廣大中低收入群體都有錢了且敢于消費,才能擴張消費規(guī)模,拉動經濟增長。如果城鄉(xiāng)居民消費潛力能得到有效釋放,足夠支撐未來10到20年我國經濟年均8%的增速。
  其二中等收入者在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引導產業(yè)結構升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缺乏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社會收入差距懸殊,就會導致產業(yè)結構呈現畸形狀態(tài):一端是為高收入者生產奢侈品的行業(yè),另一端是為低收入者生產低端消費品的行業(yè)。這樣不僅產業(yè)結構不合理,產業(yè)之間缺乏有效的關聯(lián)和互動,各種產品的替代性差,生產要素投入的邊際生產力低。只有中等收入者占主體,才能實現消費結構和產業(yè)結構良性互動、不斷優(yōu)化升級。
  中等收入者作為最大的消費群體在促進產業(yè)結構升級的同時,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崗位,為低收入者增加收入從而擴大消費創(chuàng)造條件。經驗表明,少數富人階層傾向于購買進口高檔商品;大多數低收入階層的消費主要是用于購買滿足生活所必需的商品;而中等收入階層的消費則是用于購買本國生產的高端、新型商品,最能推動我國消費結構和產業(yè)結構的升級。未來中等收入者群體對住房、汽車、電腦、教育、文化、旅游等商品和服務,不僅消費需求空間大,且持續(xù)性強,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其三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助于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
  如果中等收入者比重占總人口的大部分,因收入差距導致的社會矛盾將得以緩沖和解決,而且會促進社會和諧。正因為如此,發(fā)達國家致力于構建中等收入者比重在的“橄欖形”社會結構。只有提高中等收入比重,消費和儲蓄關系才能改善,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才有經濟、社會和政治基礎。如果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占GDP比重過低,就會出現既不利于效率也不利于公平的結果。
  其四有利于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
  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業(yè)轉移人口具備逐步成為中等收入者的條件。但是目前我國一些政策還帶有歧視性(如戶籍制度及就業(yè)政策等),不利于這些農民工成為中等收入者。因此,我們要改革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為我國城市化進程中那些潛在的中等收入者成為中等收入者創(chuàng)造條件。

  三、現階段有效擴大中等收入比重的主要路徑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關鍵還是要通過收入分配改革,讓更多的低收入人群進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一要盡快改革收入分配機制,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在初次分配中,通過勞動立法等手段,提高勞動者報酬在GDP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別對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yè),設立最低工資界線,保證勞動者應有的收入。在再分配中,通過社會保障收支、經常轉移收支等再分配形式,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二是要大規(guī)模減稅,鼓勵中小企業(yè)、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發(fā)展,使更多的人成為創(chuàng)業(yè)者。這既是提高低收入者比重的重要途徑,也是形成新的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手段。
  三是要縮小收入差距,擴大居民消費。縮小行業(yè)之間、各個階層之間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是擴大居民消費的重點和關鍵。在城市,要打破行業(yè)壟斷,進一步使收入透明化;在農村,應大力發(fā)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除了加快城市化,更重要的是加快以農民土地權利保護為重點的財產權制度建設,使農民更多地分享土地非農化增值收益等財產性收入。
  四是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尤其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對中等收入者來說,最重的負擔莫過于高房貸,因此,緩解這部分人的這個負擔,減少高房貸帶來的消費擠出效應,無疑將有效刺激消費。
  五是要進一步提高社會和醫(yī)療保障水平。各級政府要繼續(xù)加大社保投入,擴大大病醫(yī)療救助范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中等收入者的優(yōu)勢和作用 2011-12-22
· 如何讓中等收入者多起來? 2011-12-16
· 中等收入者也有房住 2007-11-07
· 保障中等收入者住房還要遏制高房價 2007-09-06
· 中等收入者成高房價最大受害者 2007-08-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