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03 作者:瞿長! 碓矗航洕請
|
|
|
眼下,春耕生產漸入高潮,許多基層農技員奔走在田間地頭,為農民釋疑解惑,被形象地稱作“田保姆”。農業(yè)部專家表示,今年春耕開局良好,“田保姆”功不可沒。 功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技術本身。農業(yè)技術在研發(fā)創(chuàng)新之外,更多地屬于生產技術,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普適性,很多時候就是良種良法的不斷改進完善。這種改進很多來自實踐,需要長期在一線觀察,不僅要接地氣,還要與種地干活的經驗結合起來,與當地的土壤水分空氣結合起來。基層農技員具有這種天然優(yōu)勢,是真正連接技術與農戶、書本與土地、知識與實踐的“一把手”,是專門進村入戶的“田保姆”。 第二是技術推廣。農業(yè)生產技術的普適性決定了每一種技術方法必須下地進村,讓絕大多數甚至所有農民知道和掌握。但我國既有人多地少,也有地廣人稀,推廣起來難度很大,多年來農業(yè)領域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現象得不到根本解決,重要原因就在于此。一線農技員長年生活在基層,與農民聯系廣泛,平時走村串戶,與農民熟悉得很,能當場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 第三是技術培訓。這些年針對農民的技術培訓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無論是技術上的遠程教育培訓,還是專家團“趕集培訓”,都存在不趕趟、不解渴等問題,而基層農技員可以進村開課,可以到田講解,可以辦夜校,還可以與科技示范戶聯手,形式方式靈活機動,以農戶的需求為準。 與“田保姆”的功勞相比,與農業(yè)科技推廣對農技員的要求相比,目前“田保姆”所面臨的發(fā)展瓶頸還有待進一步破解。這種瓶頸,部分在于推廣機構不健全、隊伍老化。按照要求,每1萬畝至1.5萬畝耕地需配備1名農技員,但這一要求真正能達到的很少。 顯然,沒有基層農技員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的改善,穩(wěn)定農技推廣隊伍就是一句空話,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現象也難以解決。農業(yè)部部長韓長賦就曾提出,2012年要在落實基層農技推廣經費、落實鄉(xiāng)鎮(zhèn)公共服務機構條件能力建設、充實縣鄉(xiāng)農技推廣力量上有大的突破。這三大突破,抓住了農技推廣的重點和難點,就是要從改善“田保姆”工作生活條件抓起,既要努力創(chuàng)造好的工作條件,也要努力提高改善基層農技員社會地位和福利保障。有條件的地方,不妨在激勵機制上多想點辦法,推動農技服務公益性和營利性的有機結合,在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技術咨詢和技術入股等方面趟出新路來。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