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履行證監(jiān)會主席職務已經半年有余,所作所為,市場各方有目共睹。作為一個具有經濟理論學術背景且在中國金融改革實際工作第一線浸淫多年的技術性領導,郭主席重構市場頂層設計的決心是巨大的,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節(jié)奏與預期因此也頻頻超出市場預期。從滬深兩市主板市場的退市細則的推出,減免股市交易費用,到新股發(fā)行制度的再改革等等,這些政策、舉措,應該說都是對癥下藥的,只是對“先天不足”,“后天也沒補足”的滬深股市來說,這一劑劑“猛藥”的藥力或許要等一段時間才能發(fā)揮出來,因為所要解決的是既要治標,更要治本的根本性問題,不可能立竿見影。 由于歷史的原因,上世紀90年代初,滬深股市設立伊始,首要考慮的是為國企脫困融資,在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之下,你自然無法期待A股市場會成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和社會財富的凝聚之地。在之后較長的時間里,在多種因素的擠壓下,滬深股市一直在帶病運行,好不容易通過了股改,一舉解決了國有股無法流通的超難歷史遺留問題,實現了滬深股市的全流通。但隨即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股市大擴容,新股發(fā)行“三高”不退,二級市場于是淪為了一級市場的“造血機器”。另一方面,A股也成了市場上大小非們的造富機器,開始“批量”制造億萬富豪。,在這種背景之下,如果還是因循守舊,不斷推出所謂的“救市”政策,拖得一時就是一時,那么這個市場就只不過是一個為利益集團攫取大眾的利益提供了一個更為便利的平臺而已。這樣的市場,無論如何是承擔不起創(chuàng)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功能的。因此,如果不從根本制度上加以改造,任何修修補補的措施,或者運動式的打擊追究,都已無濟于事。 健康、有序的市場運行,依靠的是不斷完善的制度和勤勉及時的嚴格監(jiān)管。說穿了,金融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關系,就是金融創(chuàng)新與金融監(jiān)管你追我趕此消彼長的關系。由西方發(fā)達國家股市百余年的金融監(jiān)管實踐可知,從來不存在一種可以杜絕一切欺詐的一勞永逸的完美制度。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總有人在貪欲的驅動之下,嘗試去鉆制度的空子,去攫取灰色乃至黑色的利益,而應對之道,便是以制度上的不斷完善和演進,不斷根據金融市場上交易手段和交易品種的進步,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監(jiān)管專業(yè)水平,貫徹國際間合作,避免監(jiān)管套利。另外,及時依靠加大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和違法犯罪的成本,一方面起到事后懲戒的作用,另一方面則用嚴重的懲戒對其他不安定的因素起到震懾作用。 回顧我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沿革,由于特有的國情和歷史因素,相比股市的快速發(fā)展勢頭,制度建設確實有一定的滯后,但是這個因素確有可能迅速得到改善。只要決策層下定了決心,以極強的力度深入推動中國股市的制度建設,譬如現在市場正在見證的,制度層面的頂層設計是有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收到較大成效的。不過,從滬深股市二十多年來的發(fā)展歷史看,筆者以為,更大的問題還是如何在執(zhí)行層面,也就是如何堅持原則來落實這些制度使之盡力達到原有設計所期望達到的效果。簡言之,眼下滬深股市最大的癥結,不在于缺少治愈頑疾的“藥方”,而在于能不能不諱疾忌醫(yī)地把治病的“苦口良藥”吃下去。能不能有取信于投資人的執(zhí)行力,才是真正的問題核心。 古往今來,不論是制度建設變革,頂層設計構思,要想達到預期的目標,都離不開執(zhí)行層面的突破。如果在執(zhí)行層面無法得到貫徹,再好的政策藍圖和政策手段,都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也正因為如此,才有商鞅變法,立木為信的故事:必須在整個市場中取得大眾的普遍信任,才能事半功倍地推行新制度。嚴格說起來,這應該是一種對制度尊重的社會文化認同感。正如有人說的:“你想擁有英格蘭似的制度,請先有英格蘭似的人民”。執(zhí)行力的養(yǎng)成,除了政策的指定和考核嚴格之外,更多的則是在整個市場,乃至整個社會樹立起制度的權威,在普通大眾之中培育出對制度的尊重感。偏偏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欠缺尊重制度、恪守法規(guī)的精神,國人凡事求變通、凡事謀例外的本領高強。試想,一個總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掛在嘴邊的人,怎么會對制度本身有任何尊重和認同?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答記者問時,不是不無感慨地坦承中央很多關于房地產的調控政策“不出中南海”么?個中原因,除了利益集團的因素之外,筆者以為,缺乏尊重制度的文化,恐怕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如此說來,強化制度的執(zhí)行力,從長期來看,還有個改進文化傳統(tǒng)的重任,變儒家的中庸平和之道為崇尚并堅守法治精神。特別要使管理者意識到,在資本市場,每一次對制度的扭曲和曲解,帶來的后果絕不是單一個案的成本,而是在加劇整個市場的扭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