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針對當前中國經濟不景氣的根源,各種分析和說法都有。筆者認為,根源在于因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過高,導致出口部門疲軟,而非簡單的“內需不足”和“外需不足”。中國應從四季度開始,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qū)間,調整過高的人民幣有效匯率,以穩(wěn)定出口貿易,使實際有效匯率能夠充分反映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
目前,政策當局可能走入了認識上的誤區(qū),可能覺得中國經濟減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內需不足”、“過度依賴外需”,于是采取了財政刺激政策,以刺激內需。在這種政策驅使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在今年三季度觸底回升,應極易實現(xiàn),但這并不意味著出現(xiàn)趨勢性反轉。
從外需依賴程度來看,雖然此前偏高,但目前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回到國際正常水平。2003年至2007年間,中國的外貿依存度要比全球平均水平高5~10個百分點,確實有所謂“過度”依賴的嫌疑,但該問題當前早已不存在。
而“內需不足”的錯誤觀點也須糾正。今年一季度GDP增長8.1%,但內需增長8.9%;上半年GDP增長7.8%,但體現(xiàn)內需的消費和投資增速綜合仍為8.4%。2009年一季度經濟低谷時也有類似表現(xiàn),當時中國GDP增長6.1%,但內需增長為10.3%。
所謂
“內需不足”、“過度依賴外需”的誤解,成為財政擴張政策頻繁出臺的最重要依據,這直接導致地方政府負債率上升。因有歐債危機的前車之鑒,地方政府既想多花錢又要保持財政報表形式上的穩(wěn)健,必會巧立名目收取各種稅、費和罰款,由此減稅可能難以推行。若從“內需不足”的判斷出發(fā),采取大力刺激內需的財政政策,將是方向性的錯誤,也是不可持續(xù)的。
中國經濟的不景氣主要來源于貿易部門,如采取措施調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過高的問題,則會“一招解千愁”。但如果該問題未得到解決,未來兩三年的中國經濟增長仍將繼續(xù)震蕩筑底。
判斷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偏高,主要考慮兩方面原因:第一,當前中國出口降至十年來最低增速,處于與2001和2002年上半年基本相當的水平。
第二,從企業(yè)層面調研,當前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超過2008年~2009年,達到了有數據依賴的歷史最高水平。實際有效匯率偏高,會導致訂單轉移。
近期,筆者在義烏市調研時,很多企業(yè)反映幾無新客戶,而老客戶的采購量也有所減少。企業(yè)反映勞動力成本上漲、房屋租金和原材料價格比較高,這正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實際有效匯率”過高的問題。即便外部需求沒有問題,也會導致企業(yè)訂單向其他國家競爭者轉移。
目前人民幣有效匯率的高估,削弱了中國原有成本優(yōu)勢,助推美國再工業(yè)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空中客車今年宣布在歐洲以外的第二條飛機組裝線設在美國。
筆者認為,
在更長時期內,偏高的匯率會造成海外先進制造業(yè)來華FDI減少,這將導致先進技術的外溢減少,使中國在技術曲線上爬升更為困難,進而加大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匯率應置于中國金融改革的優(yōu)先位置,自1980年代以來,所有被摧垮的新興經濟體,其直接導火索大多是高估的本幣匯率。
今年4月,中國央行宣布將人民幣兌美元日交易區(qū)間從當日中間價上下0.5%范圍內浮動擴大至上下1%的范圍。但在未來三年,中國還應逐步宣布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區(qū)間。筆者建議:央行應在今年四季度再次宣布人民幣兌美元日交易區(qū)間從目前在當日中間價上下1%的范圍擴大至2.5%;10個月后,再擴大到5%;2014年擇機擴大至10%,2015年再擴大到20%。再過一年,即可完全自由浮動。此舉將讓人民幣具備抵御未來美元匯率劇烈波動、保護國內經濟更少受沖擊的能力。如人民幣有效匯率過高的問題得到調整,中國經濟就不會這么疲軟,也無需大力度財政刺激,更不用擔心地方財政負債風險,減稅政策才能落到實處。
筆者預計,央行在年內不會下調基準利率,但可能考慮發(fā)揮利率浮動區(qū)間對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從市場流動性來看,在目前逆回購操作常態(tài)化的情況下,降準與否并不意味著流動性的松緊,更重要的是宏觀政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