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世界經濟論壇昨日發(fā)布《2012-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連續(xù)四年拔得頭籌,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國家。亞洲的新加坡、中國香港和日本分別排第2、第9和第10位。中國排名第29位,這也是中國競爭力排名自2005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排名的下降,并不能說明中國的競爭力就一定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事實上,從一個更長的歷史維度來看,中國的競爭力是穩(wěn)步提升的。不過,從排名來看,中國的競爭力顯然有更多的提升空間。 競爭力從哪里來呢?這份報告將競爭力定義為“決定一個國家生產率水平的一整套制度、政策和影響因素”?梢娭袊母偁幜Γ葋碜云髽I(yè)的創(chuàng)新、來自公民的文明程度,也來自整個制度環(huán)境的不斷優(yōu)化。 從大方向來說,改革開放就是我們的制度優(yōu)勢,這已成為凝結起從政府到公眾的社會共識,在這樣的共識下,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改革推動了我們的制度改革,政府權力從市場、社會以及私人領域退卻,建立起以市場經濟為取向的經濟體制,這極大地釋放了民間的活力,民營企業(yè)由此壯大,經濟被搞活。開放也借著加入WTO而完成了一次飛躍,因為入世的承諾,倒逼著我們自己對不符合WTO規(guī)則的法律、政策再一次進行大幅的修改,從而成就了新世紀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黃金十年。正是基于此,中國的競爭力才越來越有分量。 推古即今,我們日后競爭力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還得靠不斷改進、改善、改革的制度環(huán)境去推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軟硬件條件都在不斷改善,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公眾對于每一個改善之后,又將對下一個新的改善充滿期待,這是社會心理所決定的。這種社會心理本身就是改革的動力,也是推動國家競爭力不斷上升的動力。 目前,制約我們國家競爭力的因素現(xiàn)在主要在“軟”的方面,在于形成一個鼓勵創(chuàng)新、保護產權及知識產權的制度環(huán)境,在于形成一個鼓勵企業(yè)充分競爭、破除壟斷的市場環(huán)境,在于形成一個減少部門尋租、提高服務效率的政府環(huán)境。這樣的環(huán)境不僅僅是法律的,更是觀念的和民情的。只有建立起一個有法治、有道德、有自由、有創(chuàng)新的“四有”市場經濟,我們的競爭力才能再次出現(xiàn)長足進步。其實,未來的競爭力在哪很簡單,就是即使出不了喬布斯,也不要出“橋不行”,即使出了“橋不行”,也不要出“橋不知”。 經濟學家吳敬璉此前在媒體上表示,中國的經濟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當然這樣的判斷值得商榷,或有聳聽,但這背后的焦慮感卻是應該認真對待的,其實這也是中國競爭力提升的臨界點,之前我們的競爭力更多來自資源、市場、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但后者對于我們競爭力的邊際支持力度在不斷減弱,未來的競爭力,我們只能著眼于釋放更多的制度紅利,否則,現(xiàn)在競爭力的維持也恐怕很艱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