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對2011年全國31個省級機構的政府效率進行量化和排名,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與政府管理研究院近日發(fā)布《2012年中國省級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江蘇省再度成為政府效率最高的省份。 所謂政府效率,是指政府從事公共管理過程中以較低的成本、較少的資源實現(xiàn)政府最優(yōu)產出,達到預定行政目標的水平和能力。政府改良績效管理,是從企業(yè)績效管理中得到啟發(fā),并應用于行政部門。圍繞省級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北師大已經連續(xù)三年發(fā)布相關報告。從報告情況來看,省級政府效率總體變化趨好。 政府效率變化趨好,意味著在省級層面,政府績效管理再獲提升。這是近年來行政系統(tǒng)“績效革命”所取得成績的體現(xiàn),也表明省級政府的公共治理水平逐年不斷上升。評價政府效率高低,往往通過政府公共服務、公共物品、政府規(guī)模、居民經濟福利等多個因素。政府效率的提升,也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會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經濟與社會。 省級政府效率獲得提升,無疑是件好事情。不過,從更多層級的行政部門績效情況來看,省級以下部門,特別是不少基層行政部門的政府效率,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尤其是在貧困地區(qū),政府效率的低下有著許多主客觀原因,短時間內難以從根本上改變,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同時,圍繞政府績效管理,也有不少現(xiàn)實的“短板”——要想繼續(xù)提高政府效率,必須先補齊“短板”。 “短板”之一,政府職能常常不夠清晰——言及政府職能轉變滯后,自是老生常談。很長一段時間里,政府在行使職能過程中一定程度地存在著越位、缺位和錯位的問題。“三位”問題,其實就是指政府在宏觀統(tǒng)籌上不到位,卻不恰當?shù)刂苯訁⑴c到微觀經濟事務中,同時,政府的公共服務功能沒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政府職能轉變滯后,直接受到影響的是公共服務的數(shù)量與質量,而公共服務的水平如何,又影響著政府效率的高下。顯然,凡是職能不清的行政部門,其績效管理就不可能實現(xiàn)高效率。事情本身都沒有做對,何談效率? “短板”之二,是一些行政部門決策過程中科學性與民主性不夠。前者表現(xiàn)為“拍腦袋”決策,缺少科學過程;后者表現(xiàn)為主要領導者“一言堂”,不尊重集體意見,忽視集體智慧!芭哪X袋”和“一言堂”的結果,常常導致一些公共政策選擇不盡理想。不盡理想的政策選擇,既增加行政成本,損失行政效率,也會導致政策涉及主體,乃至社會公眾的強烈反彈。加上有時決策過程不透明,也未能真正做到陽光行政,使得行政部門與民眾之間難以有效溝通,從而產生諸多不必要的誤會。 無疑,制訂公共政策是實現(xiàn)有效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的質量如何,也會影響到政策的最終落實。如何在大量的公共政策制訂過程中增加科學性,優(yōu)化民主決策的機制,實現(xiàn)政策選擇的“帕累托改善”,實實在在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命題。 “短板”之三,在于行政系統(tǒng)存在著一些不良風氣。諸如懶政、庸政的存在,消解了一些行政部門的效率。公務部門屬于“鐵飯碗”,一些公務人員包括政府官員安于現(xiàn)狀,惰于變革。唯有積極改良行政文化,并從制度層面對懶政者、庸政者實施壓力,讓其難以混日子,方有可能提升政府效率。 行政部門存在的問題,不只是羅列幾塊“短板”那么簡單。在上述“短板”之外,政府規(guī)模就很值得關注。政府規(guī)模關乎政府的行政運行成本,也自然關乎政府效率。一個基本的常識是,在“產出”不變的情況下,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就能夠提升政府效率——事實上,其意義也遠不止于這些。若從現(xiàn)實而言,修補好上述“短板”,能夠直接作用于政府效率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