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航空運輸協(xié)會開出中國空運史上最嚴厲的“罰單”:上海圓通、韻達等4家快遞公司因為違規(guī)運輸,被注銷了貨運代理資質,各航空公司將不再承運這4家公司攬收的貨物。正當人們驚愕于事件的嚴重性,并密切關注此事對國內物流業(yè)的影響時,事件又有了新進展,有消息說,圓通速遞已經向民航局提出申請,要籌建自己的航空公司。 從宣布處罰到號稱自建機隊,短短兩天,事件的發(fā)展讓人應接不暇。對于圓通的反應,有人說這是一種垂死掙扎,是為應對處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做的危機公關,以此挽救客戶和市場對企業(yè)的信心。也有人說,這變相表達了受罰企業(yè)的不滿,隱約還能透露出中國民航業(yè)與快遞巨頭之間復雜的利益關系。 然而,筆者卻認為,這次史上最重的“禁飛罰單”未必是壞事,也沒有那么多的陰謀詭計。從事件本身來看,圓通等物流公司違背了鋰電池的有關空運規(guī)定,造成了一定的后果,理應承擔責任,接受處罰。這與其是否籌建航空公司本來就是兩碼事。因為即便其自建了機隊,也要服從國家有關規(guī)定,把安全運輸放在第一位,這一點不會因為貨物是自運還是托運而發(fā)生改變。 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圓通方面如此快地披露籌建航空公司的消息,多多少少反映了國內快遞巨頭渴望盡快“飛”起來的想法。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放眼世界,包括聯(lián)邦快遞在內的四大國際物流巨頭,無一不擁有龐大的機隊和通達全世界的航線網絡,其航空實力甚至遠遠超過一般的民用航空公司。唯其如此,這些快遞公司才能信守“使命必達”的承諾,才能在第一時間滿足客戶需求。反觀國內物流行業(yè),大多數公司還在靠托運遠距離運輸貨物,這既受制于航空公司的航班計劃,也無法將供應鏈進一步優(yōu)化,達到最大的效用。而另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的發(fā)展,尤其是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興起使物流需求量在大幅增加,這與快遞公司現(xiàn)有運輸能力形成反差。今年“雙11”節(jié)期間暴露出來的物流瓶頸,就是這一問題的集中爆發(fā)。 由此看來,“自飛”是國內物流公司本身發(fā)展的需要,是一種大勢所趨,而“禁飛令”只不過讓這種渴望變得更強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