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原來的“公募一哥”王亞偉投身私募之后,仍然偏愛重組股,并已有一股中彩,成為不少投資者的學習對象。但本欄以為,隨著退市制度新老劃斷的完成,ST股票的投資風險已經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券商也紛紛給投資者發(fā)短信要求投資者簽署ST股票風險揭示,未來ST股票的投資風險將會越來越大,投資者對重組行情應該謹慎對待。 重組股一般具備幾個條件,一是公司基本面很差,嚴重資不抵債或者資產難以變現;二是公司沒有過重的歷史包袱,如太多的員工、太多的離退休人員等;三是股價很低,重組成功后重組方能夠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第四是管理層支持上市公司資產重組,不會出現審批障礙。 2013年股市新政之后,ST股的重組受到了較多限制,管理層對重組方的要求等同于IPO,這就使得有可能重組的企業(yè)數量減少,供求關系發(fā)生重大改變。此外,以往的重組行情往往伴隨著太多的內幕交易和操縱股價,現在的證監(jiān)會很反感這些證券市場的害群之馬,于是對于重組的支持力度也降至冰點。從管理層要求投資者在買入ST類股票需要簽署風險揭示書來看,ST股的重組成功率,將會比以往大幅降低。 過去的ST股票,退市前買入10家,可能最后有9家完成重組,只有1家最終退市,未來這一比例將會逐漸改變,可能最后滿地都是廉價的垃圾股,但重組方難求,香港股市便是一個例子,仙股一大堆,誰被“李澤楷們”看中,那就是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愿意借殼上市的企業(yè),都是不太容易上市的,如果能夠IPO,沒人愿意借殼上市,少了直接圈錢的好處,還要跟債權人艱苦談判,這些都做到了,最后還有可能被中小投資者在股東大會上否決。所以說,具備IPO資格的企業(yè),基本都會首選IPO這一渠道。 現在800多家公司在IPO排隊,總有公司因為種種原因等不及或者不愿意繼續(xù)等下去,他們就會成為借殼重組的最可能買家,但是他們更看重從市場中索取,參與這類重組股炒作,既捕風捉影,又沒什么油水可撈,搞不好還要鬧個灰頭土臉,畢竟新三板才是管理層最鼓勵不愿意排隊公司的推薦去處,如果投資者仍然按照以前的思路投資重組股,面對的風險將會明顯大于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