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重污染和擁堵的主要原因推到汽車的身上,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這顯然是不可承受之重,將壓垮汽車行業(yè),也壓垮開車的人和夢想擁有汽車的人。
按照我在北京生活多年的經驗,此次北京空氣重污染主要原因是排放污染,分為重點污染企業(yè)排放的污染、燃煤排放污染和尾氣排放污染。目前,北京冬天供暖還是以燒煤為主,從煙囪里排出去的氣體污濁不堪,這才是主力。不僅如此,北京還有百家重污染企業(yè),主要是涉及建材、冶金、化工等相對來說污染物排放比較高的企業(yè)。而北京兩家汽車制造企業(yè)雖也是重工業(yè),但使用技術比較先進,不是重污染企業(yè)。
談到尾氣污染,我們承認汽車數量較多,但數量多說明不了問題,洛杉磯機動車數量還比北京多一倍,所以說只要排放標準高,就不會產生重大污染。事實上,北京執(zhí)行最高最嚴厲的排放標準,加上國4以下的舊車或已被外遷到外地,或已報廢大卸八塊,因此,尾氣污染不足以霧鎖京城,更不足以讓北京PM2.5頻頻爆表。
在北京,有部分人士急于看到道路暢通,又苦無對策,因此始終力主限購,這次他們找到了這么好的一個理由——汽車多到讓北京頻頻重污染的程度,用這個理由來推動繼續(xù)限購。這個理由很唬人,老百姓很辛苦,深受空氣污染之害,痛心疾首,老百姓愿意相信這個理由,痛恨汽車不僅制造擁堵,還制造PM2.5,這個觀點在無車人中尤其盛行。
按照我的觀點,抑制過快增長,使得增長速度和交通建設速度基本同步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單方的、過分地限制私家車,限制個人擁有汽車的權利,對建設公平社會不利,對本身想要達到的治堵也沒什么好處。限購以來,就一個駕駛者的感覺,北京的擁堵狀況并沒有多大的改善,京通快速現今的擁堵遠超1年前,而有關部門那些所謂改善的數字,更多是在紙面上,和老百姓的感受有差距。
講了這么多,無非是想提一個意見:治理空氣污染和治理交通擁堵勢在必行,但他們都是長期工程,都不可能靠著限購限行一蹴而就,治病得對癥下藥,跑偏了只會南轅北轍,滿盤皆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