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財政部長樓繼偉的
“社保漏洞”論,再度引發(fā)輿論對社保體制的關注。樓繼偉近日表示,“我們各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社會保險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如果我們不把這些制度的漏洞堵上,提供一些有約束、有激勵的機制安排,包括管理的方式,給多少錢也會吃光! 隨著中國老齡社會的進一步加深,養(yǎng)老問題成為當前全社會的焦點問題。而社保資金缺口的擴大趨勢引發(fā)了多方擔憂。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fā)布的
《中國養(yǎng)老金發(fā)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雖然減少到14個,但收支缺口卻高于2010年,達到767億元。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年會”上表示,我國社保基金12年來年均收益率為8.4%,目前約有1萬億元人民幣的總規(guī)模,隨著未來養(yǎng)老需求的擴大,沒有10萬億元不足以解決未來的養(yǎng)老問題。顯然,如何應對中國養(yǎng)老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必須直面的問題。 目前,為了應對巨額缺口,多數人建議延遲退休以及提高個人養(yǎng)老繳費比例。據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針對社保體制改革具體方案已經有了原則和方向,研究包括養(yǎng)老金雙軌制在內的一系列社保
“漏洞”,正在小范圍內征求意見。接近人社部人士表示,具體的征求意見稿會在適當的時候發(fā)布出來。 一般而言,開源節(jié)流措施包括延長退休年限、延長繳費年限、擴大覆蓋面、增加基金收益率等,在制度外解決方式主要是增加財政補貼、國有股劃轉等。但是,如果僅從養(yǎng)老缺口壓力而提出延遲退休以及個人繳費比例提高似乎把問題過于簡單化了。 首先,從延遲退休的角度而言,在當前中國勞動力結構失衡的局面下,本身難以實現,而且造成目前人口結構失衡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我國人口政策帶來的矛盾。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說只是未來填補資金缺口讓整個社會勞動人口延遲退休,多出來的繳費似乎并不能解決缺口規(guī)模,所以延遲退休的依據也不是很充分。 其次,提高個人繳費比例以彌補整個資金缺口,表面上看是找到了方子,但是透過我國目前的養(yǎng)老體制不難看到,這是個懶政思路,不僅無法解決資金缺口問題,反而增加了個人負擔,對于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發(fā)展非常不利。從國際經驗來看,發(fā)達國家如美國個人(雇員)繳費比例為7.65%、法國為9.9%、韓國為7.79%。從金磚國家來看,俄羅斯個人零繳費、巴西個人繳費只有8%。我國目前的公開數據顯示,個人(雇員)養(yǎng)老金繳費比例為11%,雇主為29%,合計為40%。雖然我國個人繳費水平與全球各國相比處于偏高水平,但是我國個人收入水平處于世界100位,這對于仍處于不斷轉型發(fā)展的中國而言,如果再提高個人繳費比例,那么又將怎樣提高個人消費。毫無諱言地說,在高房價等高生活成本的壓力下,居民消費將持續(xù)被壓低,這與目前促進國內居民消費力提升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最后,從目前我國的養(yǎng)老保險支出來看,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僅占GDP總量的2.4%,而美國社保支出占GDP比重在16.8%左右,瑞典和芬蘭甚至分別達到了35%和38%。我國財政性社保支出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亦不到15%,遠低于發(fā)達國家30%至50%的比例。因此,通過公共財政來實現社保支出的平衡是一個主要方向,從政府的初衷而言,本身就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核心是社會公共領域的服務得到基本保障。 事實上,當前養(yǎng)老金缺口的本質并不是資金缺口,而是制度缺口,這是我國養(yǎng)老體制的問題,如果說有缺口也是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制度缺口,這個缺口最主要的責任是政府,這個轉型成本最終只能由政府來承擔,而不是通過個人的繳費提高來解決。 養(yǎng)老制度的不公正早已是人們熟知的問題,由于中國的養(yǎng)老制度在設計和執(zhí)行上形成了“碎片化”(也即多軌制),因而造成公務員、事業(yè)單位人員、企業(yè)員工和社會個體勞動者之間的嚴重不平等。這種不平等的典型表現是,公務員不交養(yǎng)老金,卻在退休后能領到替代率達到80%—90%的養(yǎng)老金,其中公務員比事業(yè)單位還稍高一些。而企業(yè)員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只有45%,因而出現了公務員退休金是企業(yè)員工和個體勞動者的2—3倍之多的不平等。因此,對于目前而言,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要加快養(yǎng)老制度的深化改革,變多軌制、雙軌制為單軌制,讓全社會公民統一享有公平合理的養(yǎng)老待遇,這樣才有可能進一步為其他措施的推開形成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