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報的銀行股業(yè)績增長表現,很大程度上反擊了外資的唱空。國內銀行業(yè)及投資者有必要對不良貸款風險加強警覺。銀行股此前的長期股價走低,包含了市場對不良資產風險的擔憂。只要銀行股的業(yè)績不出現大幅波動,其投資的安全邊際還是相對較高的。 據媒體報道,高盛5月20日通過場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工商銀行H股股份,套現約11.2億美元。至此,高盛不再持有工行股份。 應該說,高盛清倉工行股份并不意外,表現出財務投資人的本性。高盛是工行上市前引入的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并不意味著兩者一定會“白頭偕老”。2009年6月至今,高盛以大宗交易方式先后6次減持工行股份。據稱,高盛投資工行7年累計套現99億美元左右,凈賺超過73億美元。 這些年來,A股投資者已對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減持國有銀行股不再感到驚訝。外資之所以舍得出手,與大小非減持套現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一樣,其在上市前入股的成本極低,即使拋售時機未選擇恰當,照樣賺得盆滿缽滿。 對A股投資者來說,沒必要太在意高盛等中資銀行戰(zhàn)略投資者的去留。其一,從銀行未來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高盛是否持股的影響并不大。國有銀行當年引入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引智”的考慮大于“引資”。高盛作為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被引入,已經與工行在相關業(yè)務、管理領域展開廣泛合作,包括風險管理、產品創(chuàng)新、投資業(yè)務、不良資產處置等方面。據稱,此次清倉持股之后,高盛表示將繼續(xù)保持與工行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 其二,高盛的減持或出于自身財務需要的考慮。有分析認為,各國監(jiān)管層對銀行資本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給高盛帶來一定財務壓力,可能是其選擇減持的原因之一。此前的蘇格蘭皇家銀行、美國銀行等“撤出”中資銀行,根源之一都是自己“差錢”。 其三,高盛減持工行H股的影響不會蔓延到A股市場上。高盛減持工行H股的當日,工商銀行A股上漲
0.72%,21日收盤再上漲0.24%。這樣的市場表現,說明A股投資者對高盛減持的反應較為平靜。歸根結底,高盛的清倉舉動并不改變工行A股低估值的現狀。工行今年一季度每股收益0.20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2.08%,而其5月21日的收盤價只有4.20元,股息率為5.69%,不具備因高盛離場而被大肆做空的空間。 此次高盛清倉工行的時間點較為敏感,正逢外資再度唱空中資銀行股之際。幾乎就在高盛減持的同時,海外沽空機構渾水研究唱空中資銀行股。渾水創(chuàng)辦人在英國媒體上稱,中國內地銀行持有的“有毒資產”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西方銀行持有的更多,內地銀行體系混亂,存在巨額壞賬或者潛在壞賬風險。倘若把這兩則消息聯(lián)系起來,從外資的說與做來看,似乎都表現為中資銀行股由“寵兒”變成“棄兒”。 實際上,盡管國內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連續(xù)六個季度呈上升勢頭,今年一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最近三年來的最高值,但渾水研究的觀點仍有“大放厥詞”之嫌,很可能另有所圖。不良貸款率的上升會拖累中資銀行股的業(yè)績,但背靠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的趨勢,眼下的中資銀行絕不是金融危機“前夜”的西方銀行。 渾水研究的觀點未在二級市場引發(fā)銀行股大跌,說明A股投資者對其并不認可。今年一季報的銀行股業(yè)績增長表現,很大程度上反擊了外資的唱空。國內銀行業(yè)及投資者有必要對不良貸款風險加強警覺,但對銀行股的價值判斷不該走向另一個極端。 A股市場上已有的銀行股反彈,本質上屬于估值修復行情。即便目前的銀行股股價較去年的股價低點有明顯反彈,如工商銀行比去年9月最低時累計反彈近17%,但不等于市場無視不良貸款增加的風險。銀行股此前的長期股價走低,包含了市場對不良資產風險的擔憂。只要銀行股的業(yè)績不出現大幅波動,其投資的安全邊際還是相對較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