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決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盡管本次利率管制的放開僅是單邊行為,即在存款利率繼續(xù)鎖定的情況下,僅放開貸款利率,但對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在針對不同風險的情況下,可以實行更為市場化的貸款利率定價策略。這對金融機構未來實現(xiàn)更加市場化的運營是有利的。 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認為,其中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場化是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的必然趨勢,在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變量之后,只有當名義利率更為貼近市場利率,中國經濟才會更為注重增長效率,減少和避免盲目的投資擴張。 市場利率提升,意味著資金成本和必要收益率的提升。中國產能過剩局面的出現(xiàn),源于眾多低效益項目沒有收到財務杠桿的壓力,導致財務杠桿無止盡擴張,F(xiàn)在當市場利率恢復到均衡水平之后,自然會降低低效項目的投資沖動,因此,產能過剩的局面可以從源頭上得到解決。而低資金成本的優(yōu)勢一旦消除,則意味著過去依賴的廉價資本的優(yōu)勢會逐步消除,這與經濟當局提出的盤活存量貨幣的策略保持一致。 經濟的轉型意味著,需要改變過去對廉價資本、廉價勞動力、廉價土地、廉價技術等的過度依賴。中國經濟在擺脫對廉價生產要素的依賴之后,要更加重視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即技術創(chuàng)新和效率提升才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所在。 當然,利率市場化對股市的影響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市場利率的普遍提升將更可能抑制風險溢價的提升,導致市場優(yōu)勝劣汰的進程加快,F(xiàn)階段來看,或許股市并不能簡單將其視為利好。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出現(xiàn),將會抑制低效益和低效率企業(yè)的生存空間,最終減少低效項目對資本的消耗,促進資金和資源配置的優(yōu)化。這樣必將沖擊一部分經營弱勢的企業(yè),顯著提升上述企業(yè)的融資成本,從而倒逼企業(yè)進入重組和退市程序,避免證券市場淪為魚龍混雜的場所。從長期來看,對投資者來說,則是重大利好,只有不斷淘汰低效率的企業(yè),才能使得經營健康的企業(yè)獲得更多投資者的資金支持。 我們既要看到利率市場化對中國經濟轉型具有較為關鍵的推動作用,但同時也要防范市場利率波動過大可能導致金融市場風險加大。換言之,任何經濟體制的改革都需要在一定范圍和限度內展開,一旦超出事物發(fā)展的正常需要,則可能醞釀新的風險。 或許,當前中國經濟決策層正在下一局有利于當前和長遠的大棋,而利率市場化正是其中較為關鍵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