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月20日),本報《“爆炒”小區(qū)停車位》一文,對“買得起房,買不起停車位”進行了調查報道。停車位既是“商機”,也是城市管理的“危機”。但是,“危機”并不必然是令人不安的。在危險的同時,也醞釀著機遇。 在北京,停車位越發(fā)是稀缺資源。我們城市管理的重心,理應是如何緩解這個資源的稀缺程度,而不是用這個稀缺資源去卡另一個稀缺資源。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過度稀缺的資源導致過度緊張的社會關系。比如,在此前一份名為“關于首都城市發(fā)展若干問題的建議”中指出,要進一步控制汽車的保有量和使用,將合法停車位作為購車前提。這樣一個建議,著實不是一個精細管理的建議。 正如我們看到的,在這個“建議”尚未成為“政策”時,停車位已然是稀缺資源。而一旦將停車位作為購車前提,毫無疑問會導致兩種結果:一是監(jiān)管流于形式,逼著購車者去搞一些灰色的證明;另一個就是又給權力尋租打開方便大門。在經濟世界里,但凡存在管制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尋租和黑市。 北京的停車位本就少,如果根據(jù)停車位的多少來決定購車的多少,那早就應該在北京停止購車了。所以,光想著通過限制的手段,并不算是高明的舉措。甚至我們可以預見,如同樓市限購逼得購房者去離婚一樣,用停車位卡購車資格,一樣也會逼得購車者雞飛狗跳,做一些有違道德的事情。 價格高企,在于供不應求。解決的辦法絕不能是一味地去打壓需求,因為需求是實實在在的,它不在這里出現(xiàn),就會在那里出現(xiàn)。根本之道在于擴大供給,只有供給消化了需求,價格才會降下來,問題才會解決。正如戰(zhàn)后的西德黑市盛行,各種物品的價格都是高昂,占領當局的負責人雖然一直在用各種嚴刑峻法去打擊黑市,但基本沒什么效果。最后他們決定遵守供求關系這個古老規(guī)律,既然無法阻止,就加入他們。相對于黑市,占領當局開辦了“白市”,將本來受管制的物品投入到市場,結果黑市漸漸消失了,而價格也逐漸企穩(wěn)。 一直以來,雖然我們對反映供求關系的價值規(guī)律念茲在茲,卻在某些時候并不把其放在心里。相反,我們還一直挑戰(zhàn)這個規(guī)律,一直逆這個規(guī)律行事。歷史上,太多的人在挑戰(zhàn)這個規(guī)律的時候被撞得鼻青臉腫,但是依然有無數(shù)的后來者視而不見,認為自己比歷史上的那些人足夠聰明,足夠幸運,足夠有手腕。但經濟規(guī)律就是經濟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鐵律。強行拂逆這個規(guī)律,只會制造出高價、黑市和尋租。 所以,將停車位與購車聯(lián)系起來,預設為先決條件,一旦執(zhí)行起來必然會引起混亂,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停車位成為下一個尋租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