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凱文?達頓有一個精神病老爸,有一個精神病至交,他對精神病態(tài)者作了長達30年的研究,成為了該領域的權威。其研究表明,精神病人并非一無所長,他們擁有常人所沒有的一種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不共情——所謂不共情,就是不會體貼對方的情感,直白的話說,就是走火入魔般的無情甚至絕情。 近來關于退休年齡的激辯一直進行,反對聲一浪高過一浪,日益演變成為一個敏感的社會問題。清華大學的養(yǎng)老改革方案將男女退休年齡分別延遲5年和15年,在退休雙軌制等社會公平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的前提下,所謂的清華方案自然遭到民眾的激烈反對聲浪。而方案起草者——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辯稱:雖然延遲到65歲領養(yǎng)老金,也可提前退休。網(wǎng)民尖銳地提問“楊大媽”:老百姓沒有養(yǎng)老金的退休還叫“退休”嗎?
“楊大媽”作為既得利益者,如果她的養(yǎng)老金是社會化領取的,她還會提這種混賬方案嗎?從夢鴿到楊燕綏,在一個多元價值觀時代,隨著階層利益固化,冷血的“不共情”的范例俯拾即是。 利益相關者的攪局、學者媚俗趨利已成為一個時代的縮影和尷尬。而在金融市場,作為規(guī)則制訂者和市場“守夜人”的監(jiān)管者如果也一再被俘獲、贖買,難免就會讓人齒寒,讓市場信心進一步流失。光大“8?16事件”后,交易所一再撇清責任,否認自身“不作為”。針對為何不啟動熔斷機制實行臨時停市,上證所稱,“依據(jù)不足、標準不明,沒必要”,問為何不取消交易?答:幾乎所有交易所都不對證券交易進行前端控制,因為交易合規(guī)。問為何能下230億訂單?答:沒有信用交易。問怎樣解決機構和散戶的不平等?答:推出T+0…… “法律依據(jù)不足”、“國際慣例”等口水話、萬金油、擋箭牌一再成為交易所撇清責任的借口,這種曖昧含糊的表態(tài)傳遞出的是監(jiān)管者的麻木無知,符合凱文?達頓關于精神病人重要能力——不共情的特征!8?.16”事件至今半月,管理層在對光大的經(jīng)濟處罰雷厲風行,當事責任人永久禁入,5億大洋的罰款入庫,左口袋掏到右口袋,“肉爛在鍋里”。表面上看比較嚴厲,但這樣的處理結果,投資者滿意么?投資者損失如何認定,民事賠償如何展開?相關制度付之闕如。 中國有股市20多年來,由于在投資者維權制度建設方面的巨大欠缺,現(xiàn)行法律框架下,對于“國家隊”的券商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賠償和善后工作將是復雜而艱難的。雖然《證券法》里規(guī)定了操縱證券市場行為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行為人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但粗枝大葉的《證券法》過于原則化,“牛欄關貓”,操作性差。對于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行為的民事索賠,相應的司法解釋不完善,對投資者權益保護存在諸多法律空白。此前發(fā)生多起中小股民申請賠償,最后都敗訴,可以想見,在缺乏司法解釋或其他配套法規(guī)支持的情況下,如果投資者對光大證券提出民事索賠,這種索賠官司勝算的可能性近乎渺茫。 “不共情”現(xiàn)象在中國社會普遍存在。貧困人口不是小數(shù)字,幾千萬人在溫飽線上掙扎,低收入群體的養(yǎng)老醫(yī)療等社會保險體系脆弱,完善社保體系是基本的社會共識和良知。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好不容易每月有60元的養(yǎng)老金,那些坐著私人飛機,打遍全球頂級高爾夫球場的闊佬富豪們憂國憂民地擔心“中國可能陷入歐洲高福利國家誤區(qū)”,他們時不時冒出的驚人之言類似“何不食肉糜”。 “不共情”泯滅良知,加劇社會冷漠和階層撕裂,加劇社會公信力危機,往往成為一系列極端事件的導火線。它是難以掩飾的中國社會的憂傷,也是這個時代的恥辱,它不斷考驗著我們越來越堅強的神經(jīng)和生存智慧。“不共情”已是政府公共治理面臨的重大難題,值得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