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地方賣地融資需轉變思維
2013-09-26   作者:譚浩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譚浩俊

  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預期強烈的背景下,江蘇省率先出臺了《關于核定土地儲備融資規(guī)模有關問題的意見》,要求將土地儲備融資限定在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合理和可控范圍內,防范金融風險。
  按照意見,今后,江蘇省各地每收儲、出讓一塊土地,都要經過省國土廳等部門審核同意,地方政府不能自行決定。這也意味著,江蘇在建設用地管理方面,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權力上收。其他地方會不會效仿,值得關注。
  隨著各地城市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地方政府利用土地進行負債建設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很多地方的債務正在呈幾何級數上升。而土地對債務的支撐能力卻在不斷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強土地管理,遏制地方政府土地融資、土地建設的熱情,是完全必要的。
  問題在于,依靠用地審批權力上收的方式,能否有效遏制地方的債務上升呢?能否讓地方政府不再圍繞土地做文章呢?從眼前來看,效果是會有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問題仍然難以解決。因為,按照各地利用土地進行融資的實際情況,除了收儲、出讓方式之外,將土地注入融資平臺進行發(fā)債等,也是土地融資的一種方式。而發(fā)行的債券,往往要等到若干年以后才能暴露風險。到時候,就會對土地出讓形成倒逼。否則,就會出現嚴重的償債風險。
  地方政府之所以如此依賴土地融資,關鍵并不在融資本身,而在利用土地制造政績。要知道,自從房地產市場放開以后,幾乎沒有一個地方不在進行土地制造政績”。不管什么產業(yè),都不如土地制造政績的速度快、效果好、影響大,都不會對官員的升遷產生如此快的影響力和拉動力。
  要想改變地方政府賣地融資的做法,就必須全力扭轉土地制造政績的思維,解決目前對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體系,讓官員不再圍著土地轉、圍著“土地財政”轉。
  首先,對地方的考核不能只看投資總量,而要看投資結構。如果只看投資總量,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土地制造政績的問題,就不可能真正重視生產性投資和實體經濟發(fā)展。所以,在考核地方的固定資產投資時,就必須重點考核生產性投資,甚至可以將房地產投資等非生產性投資剔除在外。一旦這樣的格局形成,地方也就不會花那么大的力氣去土地融資、負債建設了。
  第二,要將政府負債與財政收入緊密掛鉤,并制定相應的考核指標。政府債務是否會出現風險,關鍵要看地方的財政收入情況。如果政府債務沒有突破財政收入所能容忍的警戒線,就可以認為是安全的。反之,則是存在風險的。這就要求,對地方債務情況進行考核時,必須與財政收入掛鉤。當然,也要避免地方為了擴大債務,虛列財政收入、加重企業(yè)負擔等方面的問題發(fā)生。
  第三,要將居民收入增長作為地方債務增長的參照物,債務收入增長原則上不能快于居民收入增長。一旦債務突破了警戒線,最終買單的還是納稅人。因此,必須將地方債務增長控制在居民收入增長的幅度之內。否則,就在考核過程中作為不合格處理。
  第四,要加快融資改革步伐,盡快推出市政債。按照國外的通用做法,市政債是地方解決城市建設資金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市政債不僅可以為地方建設籌集資金,而且能夠比較透明地了解到地方的債務情況,且能夠更加有效地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jiān)督。前提是,必須加大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改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城市綜合體成地方"賣地撈錢"新招 2013-09-06
· 地方賣地沖動造"鬼城" 市場分化 2013-07-17
· 地方賣地沖動造“鬼城” 房地產泡沫集中三四線城市 2013-07-1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