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稅負”不代表實際稅負
2014-02-19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社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人均萬元稅負”?社科院近日公布的一份報告中的說法再次引爆稅負這個爭議性話題。算法很簡單,2013年公共財政收入達到12.9萬億,除以人口數即為人均宏觀稅負,當然九成以上的稅為企業(yè)繳納而非個人所得稅。有專家表示這在國際上根本不算高,但另一面卻是不少民眾對“痛苦的稅”怨聲連天,這背后反映的是如何看待數據,以及數據與現實的差異問題。

    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從絕對數來看,人均財政收入遠低于發(fā)達國家,甚至遠低于世界主要國家的平均水平,完全正常。但衡量宏觀稅負水平應該看稅收總量占GDP的比例,而更具實際意義的是拿人均稅負與國民收入水平相比,以此來看差距就遠不像那么大了。而且因為我國財政體系不健全,以只計財政收入的中、小口徑的算法算出來的名義宏觀稅負會偏低。而采用大口徑的計算方法,即不僅包括預算內財政收入,而且包括預算外收入、社會保障基金收入,以及各級政府收取的未納入預算內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才更能反映真相。拿中國的數據與財政制度更規(guī)范的發(fā)達國家的比,得出宏觀稅負偏低的結論有失于偏頗。而中國的特點是用不同口徑算出來的結果差別非常大,所以不少研究者都得出了中國宏觀稅負水平實際上在國際上偏高的結論。

    退一萬步講,即使承認宏觀稅負仍偏低,也并不代表作為微觀經濟主體的企業(yè)或個人承擔的稅負就偏輕。因為中國的行政收費等非稅負擔很高,許多地方政府的稅外收費、攤派、集資讓企業(yè)不堪重負。據統(tǒng)計,非稅收入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而且因為地方政府預算內資金的緊張而愈演愈烈。這些都要求通過“費改稅”將地方政府收入規(guī)范化,降低納稅者的額外負擔。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幫助中小企業(yè)擺脫困境,結構性的減稅必須提上日程。而宏觀稅負也不能反映因稅制不合理導致的行業(yè)、群體之間的具體稅負差異,以及不同群體稅負對貧富差距的現實,例如,個人所得稅已經淪為“工薪階層稅”,很難起到該稅所被寄予的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作用,而社保在實質上也是一種稅,雙軌制等不公平的制度讓貧富差距火上澆油。

    在西方國家更高的宏觀稅負的另一面,是承擔了更多公共職能的政府。歷史表明,經濟增長后國民會逐漸要求更多且質量更優(yōu)的公共物品,以支付更高稅收來換取公共物品,由此帶來的宏觀稅負的上升是一個必然現象。但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往往存在著良治以及政府與公民之間的“社會契約”,政府收取的稅收與提供的公共服務的對應度很高,感受到福利保障的國民對稅收的接受度很高。而在享受不到充足而平等的福利保障的國家,稅負就成為一種貨真價實的“痛苦指數”。

    面對老百姓對稅負的怨言,這兩年流行的是用所謂歐洲國家高福利導致歐債危機來嚇唬人,其實二者間的邏輯關系并不緊密——現在歐洲國家并未對福利制度動大手術,而歐債危機已大大緩解。這種告誡往往讓人有時空倒錯之感,因為中國民眾所要求的是不過是一視同仁的基本保障,所關注的是打破特權,而沒有過多非分之想,但往往是網上的抱怨與諷刺剛一露頭,對“不要期待免費午餐”的警告就紛至沓來。這種現象有可能成為阻撓基本福利體系構建的借口。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政府財力的確有限,更糟糕的是還更多用于建設性而非福利性開支,行政管理開支浩大。為了提升民眾對稅負的認同感,這些情況必須改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人均萬元稅負”誤讀背后的焦慮 2014-02-19
· “人均萬元稅負”重不重 2014-02-17
· 稅負重不重,關鍵看效率 2014-02-17
· 社科院報告:中國已邁入“人均萬元稅負階段” 2014-02-15
· 推進“穩(wěn)定稅負”才能遏制過頭稅 2013-12-1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