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滬港通”好事辦好亟需嚴密制度設計
2014-04-15   作者:熊錦秋(資深經濟研究工作者)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滬港通好處很多,許多人已談了不少了。但滬港兩市現(xiàn)行交易規(guī)則、法律法規(guī)、監(jiān)管制度等方面有不小的差異,要將好事辦好,還需滬港兩市做好制度微調、對接,在操作細節(jié)上嚴密設計。

  首先,兩市交易時段或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很可能就需微調。目前兩地交易時段不一,香港交易時段為上午9點30分至12點,下午13點至16點,交易時間對滬市形成覆蓋關系,滬市在11點30分至12點以及15點及16點這兩個區(qū)段休市,但在這兩個區(qū)段,A+H上市公司難免也會產生并傳播出一些消息、甚至通過法定程序披露一些信息。比如按滬市目前實行的信息披露直通車制度,上交所信息披露系統(tǒng)自當日15點30分起,將上市公司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登記的直通車公告及相關信息披露文件自動發(fā)送至上交所網站予以刊載;那么香港投資者、以及資金實力在50萬元以上有資格參與港股通的內地投資者,就可在15點30分至16點之間捷足先登利用這些信息,通過參與香港市場的H股交易,這對局限在滬市投資A股的散戶投資者就會產生不公。

  之前滬港兩市由于資本管制以及投資理念差異等原因,形成嚴重的分割壁壘,上述信息披露的負面效應或許還不明顯;而一旦滬港通開啟,同一個投資者可以非常方便地投資其中任何一個市場,且滬港通采用人民幣為結算貨幣、資本管制大為放松,兩市分割壁壘被初步擊破,由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就成了大問題。事實上,證券價格變動的依據主要來自發(fā)行人對內部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的有關信息,對其股價定位具有決定性影響。筆者因此建議,為維護市場公平,最好統(tǒng)一滬港兩市的交易時間。當然,由于兩市投資者交易習慣已經形成,交易時段或難改變,那么,就應針對A+H上市公司建立更為嚴格、公平的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對投資者形成不公。

  其次,妥善解決投資者參與對方市場上市公司的治理問題。開啟滬港通,內地投資者可以成為H股上市公司的股東,港人也可直接成為A股公司的股東。投資者持有股票絕非單純?yōu)榱送稒C,尤其是香港大機構更愿意長期持股,需要有暢通的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渠道。只是目前A股這方面還存在差距,投資者參與股東大會投票、最方便的方式是網絡投票,但2006年的《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guī)則》,并沒有強制上市公司統(tǒng)一執(zhí)行網絡投票制度,現(xiàn)實中不少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故意采取現(xiàn)場表決方式,將中小散戶拒之門外。開啟滬港通后,應就此強制所有上市公司股東大會,都必須為股東提供網絡投票方式。

  其三,允許投資者在滬港兩市合法跨市套利。實施滬港通,若兩市存在套利機會,必然有套利資金見縫插針,只要不違法違規(guī),這樣的行為無需過度擔心。A股市場投資者若延續(xù)之前過度投機做法,不顧上市公司股票內在價值、肆意鼓吹A股價格泡沫,就可能成為套利對象;而套利操作,正是擊破兩市分割壁壘的最主要動力,客觀上也能推動兩市投資理念大碰撞,有效抑制A股市場過度投機思維。當然,也要防止投資者非法跨市套利甚至操縱等行為。有港媒擔心,滬深股市“老鼠倉”等問題嚴重,這些不良操作手法可能因兩地互通傳入香港。筆者認為,香港市場總規(guī)模超10萬億人民幣,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這樣的額度不會攪起太大浪花;更為關鍵的是,香港監(jiān)管素來敢于和違法違規(guī)行為硬碰硬,應有能力馴服內地資金規(guī)范運作,而這些監(jiān)管理念也將反過來影響A股市場。

  其四,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兩市在法律法規(guī)、上市規(guī)則、交易規(guī)則等方面存在差異,需要事前對投資者作必要的相關輔導。筆者希望,為方便投資者,兩市的各項制度能夠相互取長補短。比如A股市場的漲跌停板制度有其合理性,據報港交所也在研究擬參照美國引入漲跌熔斷機制、以防閃電崩盤。既如此,或不如直接借鑒A股的漲跌停板制度。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圍繞滬港通的幾個問題 2014-04-14
· 寄望“滬港通”以低制度成本獲大成效 2014-04-14
· 滬港通倒逼市場加速邁向成熟 2014-04-14
· 滬港通安全運行尚待完善統(tǒng)籌機制 2014-04-14
· 滬港通是金融改革關鍵一環(huán) 2014-04-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